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五朵金花”绽放青岛(科教兴国·中国东部纪行)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23日04:53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本报记者 张永恒 刘晓林

  以往提起青岛,人们脑海中马上会浮现出“红瓦绿树、碧海蓝天”,久负盛誉的青岛啤酒更使青岛名播海外。一座城市以一个产品而闻名遐迩这样的现象并不多见,青岛就是这样一座城市。“百年青岛,百年青啤”。难怪当地人说先有青岛啤酒,后有青岛这座城市。

  精明的青岛人在短短20多年间,默默无闻,埋头苦干,在一个“青啤”基础上又打造出一批名牌产品,像人们耳熟能详的海尔、海信、双星、澳柯玛等,它们与“青啤”一起被当地人称作“五朵金花”。如今的青岛已成为一个众多名牌相映成辉的名牌之都,集众多名牌于一城。

  工厂成了旅游点

  如今去青岛,除了领略碧海、蓝天、沙滩的浪漫以及掩映在山海间欧式建筑的异国情调外,还有一个独特的旅游项目———“工业游”不能不去看看。名牌产品的品牌效应,成了青岛的另一种旅游资源,也只有在青岛,才能有这样的名牌感召力。

  在青岛啤酒生产基地,具有百年历史的啤酒生产设备被完好保存下来,在原地建起了青岛啤酒博物馆。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饶有兴趣地参观上世纪初啤酒生产的历史,品尝现代化啤酒生产线刚刚酿制出的新鲜啤酒。同样的场景,在海尔、海信等生产现场也是如此,构成了青岛独特的风景线。

  1989年,我国首次评出10个中国驰名商标,海尔和青岛啤酒跻身其中。目前青岛已拥有海尔、青啤、海信、澳柯玛、双星、即发6个“中国驰名商标”;另有16个产品获得“中国名牌”称号,占“中国名牌”产品总数的8.9%,是国内拥有“中国名牌”最多的城市。

  名牌更要宣传保护

  青岛市政府政策研究室的一位负责人认为,在培育品牌企业的过程中,政府的引导和推动功不可没。实施名牌战略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需要在意识、理论、法制、战略和运作等几个方面同时推进。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扶持企业打造名牌、帮助名牌企业迅速扩大规模,当成责无旁贷的事,全力支持企业培育名牌、发展名牌。

  重点扶持,发展名牌,在政策上向名牌倾斜,是青岛发展名牌战略的“秘诀”之一。全市每年排出30个重点名牌产品技改项目,从立项、实施到生产实施责任制和一条龙管理,优先支持,重点扶持。这些举措不仅提高了“黄海”、“青啤”、“颐中”、“海信”、“海尔”等名牌产品的规模和技术档次,也造就出一批在全市乃至全国同行业具有一定实力的大型企业,带动了全市工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在青岛,还有一个宣传保护名牌产品的好环境,近几年,该市始终把宣传名牌,保护名牌、“打假治劣”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为名牌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十大经济人物有其三

  名牌荟萃的“青岛现象”背后,还凝聚着青岛一批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艰苦而卓有成效的探索。像海尔“掌门人”张瑞敏等一批优秀企业家在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各具特色的企业管理机制和体系,使企业创品牌战略得以顺利实施。2000年,中国十大经济人物在中央电视台亮相,青岛有海尔、海信、青啤集团的3位企业家榜上有名。2001年,首届全国质量管理奖评选揭晓,全国只有5家企业获此殊荣,海尔、海信和青岛港务局就占据3席。2002年,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又捧回了第二届全国质量管理奖。

  在城市品牌的经营过程中,青岛的城市形象、经济水平、市民素质等方面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经营品牌有力地提升了青岛的城市竞争力。当一个城市不是因为几个名牌而被记起,而是因为这个城市本身的大度造就了一大批名牌而令人向往,这个城市就获得了营销意义上最大的成功。

  从昔日的小渔村到光彩夺目的“东方瑞士”,从星光璀璨的“青岛品牌”到呼之欲出的“品牌青岛”,在新世纪的城市竞跑中,青岛这座耀眼的海滨城市正在实现自己新的跨越。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4年06月23日 第二版)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第三轮六方会谈
大学生非法传销
英语四级考题泄露
美国将移交萨达姆
我国部分省市供电告急
伊征兵中心遭袭击
2004世界难民日
2004欧锦赛 2004温网
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