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民间飞船上太空,不仅仅是技术的进步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23日09:05 南方都市报

  社论

  美国太平洋时间6月21日7时50分,将被永久刻进人类想像力与创造力的“星光大道”上。美国媒体乃至世界媒体都确信这一点,它们纷纷辟出重要篇幅来为一艘体态轻盈优美的飞行器鼓掌喝彩,甚至毫不吝啬这样的评语——这是自莱特兄弟试验飞机以来最激动人心的时刻。

  确实,在过去几十年积累的深刻印象里,太空飞行总是与政府的主导、巨额的投资、万里挑一的宇航员以及神秘凝重的气氛紧密相连,但如今,世界第一艘由私人出资、设计、制造并驾驶的载人航天器“太空飞船一号”突破了这一切,虽然它只是在地球大气层外的亚轨道上逗留了三四分钟,但整体景观的改变已现端倪,显示出宇航科技在民间力量的促发下也能往其最终极的价值回归,其意义远远超出单纯的技术进步,值得各种溢美之词的褒扬。

  1963年12月13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外空宣言”确定了这么两条太空探索与利用的基本准则:一、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必须以为全人类谋福利为目的;二、外层空间及天体,不得由国家通过提出主权主张,通过使用或占领,或其他任何方式据为己有。这两条措辞枯燥的条文,在当时的技术革新与国际环境下,是为了防止大国的霸权之争扩及浩淼的宇宙。但几十年的历史反复证明,主权观念之下针对太空的探索与利用,长期垄断于政府之手,便是不折不扣的国家行为,并不能天然达向“为全人类谋福利”的目的。但好在后一条“非主权条款”意外地留有解题的思路——既然太空不能以任何方式据为任何一国所有,那每一个人,都有去探索利用太空的完整权利。事实上,也只有当广泛的民间力量可以探索并利用太空时,这一领域“为全人类谋福利”的诉求才有真正兑现的可能。

  但问题是,只有少数大国通过调动举国资源方能掌握的宇航技术,民间力量怎能望其项背呢?这无疑是一个考验科技体制乃至社会机制的难题。在回答这个难题之前,我们不妨先来看看已经达致“为全人类谋福利”之目的的互联网是怎样产生勃兴的:

  互联网的雏形,是由美国国防部将四台高级计算机联在一起形成的阿帕网。这一项目的初衷在于国防,因此本质上是一个军事科研计划。但两方面的原因最终使得这一技术溢向民间,并使其功用迅速民用化——一方面,这一科研项目使用的是联邦预算,也就是纳税人的钱,因此也要确保民间经济能够从中获利,于是依照美国的法律和政策,该计划的研发向社会招标,由民间公司来具体承包实施;另一方面,同样基于让民众相信这一项目的价值,这一网络允许各种用户的电脑接入,而随着各地大学、公司和机关的接入,用户们开始交流的,更多的是生活资料、个人信息甚至小道消息,而不是国防部初设的分享计算能力与数据。对此变化,国防部又没有权力加以管制。今日的互联网形态因此成型。

  美国民间宇航飞船的横空出世,显然也有同样的机制背景。如同阿帕网项目要向民间招标一样,美国的登月飞船与航天飞机,也概莫能外。民间的飞天智慧,就是在这样一种互动之中,既获得激发,又获得增益,最后厚积薄发;同时美国政府对于这样看似挑战政府权威的民间研发,也谨依法律不敢刁难,开出了第一张颁给非政府组织的发射执照,为民间的航天飞机上天让路。

  尽管如此,又不同于互联网无心插柳柳成阴的局面,民间飞船的成功,尽显民间意志的主动——表面上,它撬动了一个似乎只有大国政府才扛得动的“大家伙”,体现出惊人的能量,实质上,这一成功却是在民间力所能及的领域中大大地拓进了一箭之地,展现出民间自理前景的无限可能。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第三轮六方会谈
大学生非法传销
英语四级考题泄露
美国将移交萨达姆
我国部分省市供电告急
伊征兵中心遭袭击
2004世界难民日
2004欧锦赛 2004温网
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