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零距离”接触美利坚的“自由、民主、平等”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24日10:16 中国新闻网

  落地美国洛杉矶的刹那,疲惫的心便开始在空旷与宁静里裸奔,湛蓝的天空、飘逸的白云、洁净的土地、炙热的阳光……无数次在新闻、报刊中“相遇”的美国,今天终于有了切肤之感。

  在加州,特别是在洛杉矶和旧金山,华人比较集中,华人形成了自己的生活圈子,中文字牌的商号、银行、医院、餐馆、超市、律师楼随处可见,还有中文报纸、电台和电视节目。有些第二或第三代华人进入当地主流社会,担任了民选的市、县,甚至州的议员、州长,入阁问政。

  美国不愧为世界文化的“熔炉”,在这里各种文化传统和习惯相安无事,同时经济发达,就业机会相对较为充分,这些都使得美国能够不断吸引来自世界各国的新移民,始终保持活力。然而,近观美国社会万象,却远不及表面上那么“光鲜”。

  “民主”的烦恼

  我们在洛杉矶期间,美国发生了西海岸码头工人罢工风波。西海岸码头工人的薪水是相当高的,一般年薪为八到十万美元,在美国是高收入的群体,比大学教授都高。由于他们的劳动生产率只有亚洲国家码头工人的四分之一,而报酬却是他们几倍,资方希望减薪裁员,采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由此导致了大规模罢工,造成每天10亿美元的损失。

  从这件事中可清晰折射美国的民主制度。美国在政治制度的设计上,试图兼顾精英政治与大众政治的矛盾,实现调和,但在客观上,给美国带来了许多麻烦,此前,洛杉矶规划中连接加利福尼亚长滩港和210州际高速公路的710州际高速公路,也曾因经过的一个人口仅几万人的小城市的市民投票不同意,而拖延20余年至今尚未建成。

  不平等的“平等”

  白人至上观念在美国根深蒂固。美国社会长期以来存在种族之间的矛盾,黑人和其他少数族裔(包括亚裔)一直遭受歧视和不公正待遇,经过许多年抗争,虽然有所改善,但是,仍然还存在很多问题。美国曾经有过《排华法案》,早先来到美国的中国人一直没有公民权,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被获准加入美国国籍,由于没有公民权,许多华侨在美国社会地位底下,生活非常艰难。

  为了缓和种族之间的紧张关系,美国曾经出台了平权法案(EqualcenterAct),规定少数族裔在就业、受教育、工程承包等方面享有平等权利。但是,有些州在执行时打折扣,有些州则废除了这些法案,反映出种族歧视的顽固性。实际上,即使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种族歧视仍然存在,在政治领域和一些机密机构,仍以白人为主,白人天生就有优越感,平等对少数族裔和大多数普通美国人来讲还是个美丽的梦想。社会的不平等也给美国社会带来很多问题,洛杉矶就发生过由于白人警察殴打黑人而引起震动全美的黑人大暴动,给社会带来了极大不稳定。

  外松内紧的“自由”

  从表面上看,美国是一个非常自由的国家,美国人可以很随意的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而不必在意别人的看法,社会非常注意保护个人的隐私权,保护个人的独特性,个人享有充分的活动空间,甚至同性恋都受到法律保护。同时美国允许自由结社,美国有成千上万个各种各样的象反堕胎、枪支这样的协会和团体。美国也实行言论自由,可以自由办报,办电台,办电视,我们在报纸和电视上经常可以看到媒体大胆批评政府、国会,甚至总统也不例外。美国也规定信仰自由,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宗教。

  实际上,美国是个外松内紧的国家。各种规定非常细致、详尽,法规森严,稍有不慎,就可能被起诉,吃官司。美国由于是联邦制,联邦和州各有法律。比如在加州,规定在公众场所不准吸烟,酒后驾车要重罚,未成年人不准喝酒,公寓的阳台不能晾晒衣物,不能在规定时间大声放音乐或喧哗等等,清规戒律非常之多。同时,在美国说话也要小心,涉及种族歧视的用语不能用,影响公共安全的话也不能随便乱说,比如在银行说要抢银行,在飞机上说要劫机等等,都会带来麻烦。

  美国管理社会事务的基本方法是罚款,通过经济制裁、劳动惩罚和限制自由来规范社会行为,美国的罚款可谓满天飞,一不小心,就会吃罚单。对于媒体,美国虽然没有事先审核制,却可以根据事后的内容和造成的影响决定追诉,所以媒体也是不能恣意妄为,没有有些人想象的那样自由,通常比较自律,也经常听打招呼。

  美国的福利虽然不及北欧国家,但是,美国也是一个社会福利比较好的国家,高福利给社会带来的负担十分沉重,并且也孳生了各种懒惰病,使得社会的效率受到影响,长此以往,将不堪重负。现在,美国暂时还找不到很好的解决办法。

  作者:王倩兮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小浪底库区游船沉没
韦尔奇对话中国企业家
大学生卷入非法传销
美国将移交萨达姆
2004世界难民日:回家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京华时报摄影专栏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