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三峡移民为何难见“农转非”?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25日23:59 红网

  6月22日,重庆万州区送走了该区首批三峡外迁移民,1000多名农村群众将在三四天后到达远在江苏南通的新家,开始他们全新的移民生活。(据6月23日《重庆晨报》等)

  众所周知,三峡工程是一项宏伟的水利工程,也是一项庞大的移民工程。按照计划,三峡库区一共要移民110多万,而十年来才完成60多万,未来的移民任务仍相当艰巨。而作为三峡库区最大移民区县的重庆万州区,就得动迁各类移民25万人。

  应该说,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三峡移民工作,各省市也都积极展开了对口支援工作,绝大部分已动迁的移民都得到了妥善安置。然而笔者注意到,几乎所有的库区农村移民都被安排到了外地的农村地区进行安置,而库区建设的一些新县城也基本是将旧县城的居民“照单全收”。

  将农村移民安排到农村地区从事农业生产,是有一定合理性的。农村群众普遍文化较低,也缺乏足够的就业技能,如果将他们都安排到城市生活,无疑会有很多人将面临生计问题,而国家要付出的移民资金也要高上不少。然而,能不能尝试将一部分本人自愿,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相对较高的移民安排到城镇地区呢?要知道,现行的移民安置办法是十多年前制定的,而“农村移民农业开发立足”的原则,也已与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尤其是城市化蓬勃发展的新形势不尽符合。

  将农村移民仍然安置到农村,固然可以节约移民成本。但成本的高低是相对的,对于同是农村地区的移民接收地来说,仍要付出不低的代价。即便是本次安置万州移民的江苏县市,也普遍是地少人多,能给予新移民的农业生产资料十分有限。另一方面,同是农村,各地的产业结构和生活习惯却差异悬殊,新移民要完全适应新生活也殊为不易。更重要的,农村地区风俗习惯的势力往往十分强大,新移民要完全融入当地社会相当困难。外地移民经过几代之后仍讲老家方言、仍被视为“外来者”的现象可谓屡见不鲜。

  而与农村相比,城市吸纳和同化新移民的能力要大得多。新移民经过短暂的“阵痛”之后,大多能很快地融城市生活当中,而新移民的第二代就能做到与土著居民几无二致。笔者了解到,万州区正力争通过五到十年的努力,将自己建成一座拥有百万城市人口的大城市。而万州城区目前才有四五十万人,为什么不能吸纳一部分库区农村移民成为城市“新鲜人”呢?尝试让部分农村移民“农转非”,无论是对于改善移民的生活状况,还是对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城市化建设和城市发展,都将会有着积极的“破冰”意义。

  当然,让农村移民成为城镇人口,也不一定都要由本地城市来消化吸收。宁夏回族自治区建设红寺堡生态移民区,就没有简单地让农村移民换个地方继续“面朝黄土背朝天”,而是在加快工业发展的同时,在黄河边上建起了一座移民新城。除此之外,笔者认为不妨将少量三峡库区移民安置到深圳等经济发达且吸纳能力强的城市去,并在户籍、住房和技能培训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扶助。(稿源:红网)(作者:李清)(编辑:杨国炜)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小浪底库区游船沉没
财政部审计署报告
曾庆红李长春出访
韦尔奇对话中国企业家
2004年各地防汛
美国将移交萨达姆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