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穿越时空的历史诉说(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26日04:55 人民网-人民日报
展览现场。

  本报记者 李舫

  以《牢记“两个务必”,永葆政治青春》为主题的“西柏坡精神”巡回展览,6月15日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拉开帷幕。一时间,观者如潮,一场关于中国革命历史的再教育展览竟然能够取得如此大的影响,连主办方也未曾想到,有人用一句话“久旱逢甘霖”来形容参观者的心情,恐怕并不为过。

  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被称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就是在这个贫穷的小山村,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走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漫长而艰难的伟大历程后,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组织指挥了三大战役;召开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著名论述。正是在西柏坡,中国共产党彻底埋葬了旧中国,开创了新中国的伟大基业。决定新中国命运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都是在此运筹帷幄。正如黄镇将军题词所说:“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党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西柏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革命实践活动,培育出了特色鲜明的西柏坡精神。

  55年过去了,“两个务必”的亲切话音今天依然回响在耳畔。当观众们在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那一间间简陋的办公室里沉思,从那颜色早已剥落的辘轳和木桶前走过,历史的时空又一次在此交错,56件展品,就像56个亲历者在静静地诉说,不由人不驻足倾听。“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会址竟然是一座茅草屋顶、纸糊窗户的普通河北民房!”“三大战役的中央军委作战室竟然这么简陋!”这是参观者们怎么也想不到的,他们频频惊叹。“教科书中的记载是苍白的,在这里,我们仿佛亲历了革命历史!”端着数码相机、听着MP3的大、中学生对此更是无限感慨,对于他们来说,这不啻于一场生动的社会实践。

  一个已经发黄的信封引起大家的注意,信封上写着“毛主席亲收”,寄信人是哈尔滨靠山屯翻身会。刚刚分得了自己土地的农民在信中向毛主席表达他们由衷的喜悦:“毛主席呀,没有您,我们真得饿死啦!这回我们都翻身了,分了地,分了马,分了衣服粮食……你那里很冷吧,给你捎去了一件皮大氅、一双靴子、一条毛裤、一顶帽子……我们都想看看你,离得又这样远,也见不着你,把最近的照片给捎一张来吧……”这些农民的欢欣鼓舞来自于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这项运动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要求,也赢得了广大农民对中国共产党的拥护。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积极支援前线,从根本上支援了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共产党赢得了人民,赢得了中国。

  “当我们穿越历史的时空,匆匆“走过”中国共产党的西柏坡时期,感悟和领略了它的辉煌、它对于新中国的奠基作用之后,我们再将思维的触角做全方位的延伸,对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时期活动的各个侧面进行微观解剖,再现中国共产党人的大智大勇、政策策略以及各个实践环节的特征、作用、意义和影响,使世人明了新中国是怎样从西柏坡走来的。”这正是展览者的目的之所在,也是参观者的感动之所在。为了让展览以事实和实物说话,从最直观的印象来打动人心,主办方努力淡化展览的说教口气,极力以史实说话,整个展览共有照片170张(组),文字版24个,图表5幅,展品56件(套),还以接近原尺寸的比例复制了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会场旧址、毛泽东办公室旧址、中央军委作战室旧址。在展出的每一张图片、每一件实物背后,都有一段生动感人、意味深长的故事,力争使观众在参观后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展览内容共分为11个单元,系统地表现了“两个务必”的形成、传承和不断发扬光大的历史过程。

  什么是“西柏坡精神”?每一个参观者都在提出这个问题,每一件展品都在回答这个问题。主办方说,要让展览变成扎扎实实的全党、全国人民“两个务必”的教育课,首先要让“西柏坡精神”扎扎实实传承下来。在半个世纪后的今天,面临市场经济的新考验,全党更应该牢记“西柏坡精神”,让警钟长鸣,让党的旗帜永远鲜红。

  《人民日报》 (2004年06月26日 第七版)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小浪底库区游船沉没
财政部审计署报告
曾庆红李长春出访
韦尔奇对话中国企业家
2004年各地防汛
美国将移交萨达姆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