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烟雨寻幽黄龙溪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26日05:29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劳少萍

  数日前的一天,我只身来到四川黄龙溪古镇。当晚有幸目睹了古镇民间传统的去旧迎新“烧火龙”盛会。“岁岁春节烧火龙,烟花启蒙乐融融。一行火焰高百丈,龙腾人欢气势雄。”这首诗对“烧火龙”的纪实写照,体现了古镇民众的生活情趣和生存文化。

  次日拂晓时分,我沿着江边翠竹小径,走进刚刚苏醒的古镇。临江一棵古榕树旁有座干栏式吊脚楼,飞檐翘角,青瓦粉墙,门前挂一串红灯笼和一盏木质街灯,主人正倚楼品茗,很悠闲的样子。早起的乡民有的背着竹箩,有的扛着锄头,有的推着大板车,从我的面前走过,构造了一幅古镇如诗如画而真实自然的动人画卷。天渐明,从江面飘来阵阵浓雾,眼前的景物瞬间变得迷蒙,镜头里的古榕、吊脚楼、行人顿时变成了剪影,整个古镇瞬间又幻成了一幅淡淡的水墨画。

  这时天空飘下了细雨,我坐在古榕树下静静地看着这座被浓雾深锁的古镇。古镇的居民已然按往常一样开始了周而复始的一天,人们忙碌开来;街道两旁的小店,伙计们正卸下旧得发亮的门板,挂出蓝布白字的店旗揽客;小饭馆门前已摆出土造的火炉,上面蒸着热气腾腾的糕点;做杂活的妇女们有的在洗菜,有的用木盆盛水,将刚刚从鱼市收上来的鱼虾倒进去暂时养起来,准备供食客点上餐桌。离我视线最近的古木屋屋檐下,一对老夫妻早早地开门摆好小摊,放上自家制作和采购来的古镇特产———竹叶烟熏豆豉和芝麻糕,还有进庙烧香用的香火蜡烛等,然后对着稀稀落落的行人叫卖。眼前的一切,都那么充满生气,那么自然。

  古镇在清晨的烟雨中渐渐清晰起来。镇不大,锦江一水绕镇而东。经过1700多年的历史变迁,古镇至今仍保存完整。现存的古街坊有7条,街内两旁多为明清时期建筑,属全木穿斗结构,严谨的廊坊式古代建筑样式融入其中,街面由红砂石板铺成。现存的76套民居亦多为两层高的明清风格建筑,青瓦粉墙,栏杆窗棂镂刻精美,傍水而建。临江飞檐翘角的木质吊脚楼是古蜀民居“干栏”文化的体现。古镇内尚有3座完整的寺庙———古龙寺、镇江寺、潮音寺,皆坐落在正街上,再加上镇外的两座宏伟的古寺庙,更给黄龙溪增添了古意。

  我走向江边鱼市,码头出现了捕鱼人归来的身影和船影,镇边的集市也开始了交易。几个老婆婆在竹箩上放了几只小兔子和小狗;还有的老婆婆用鲜花绿草织成花环叫卖,几个孩子买来戴在头上,一股浓浓的田园乡野气息扑面而来。看来不管是艳阳普照还是凄风苦雨,古镇的人们仍旧从从容容地过着宁静而知足的小日子。黄龙溪古镇没有辉煌的宫阙,没有豪门深院,但在我心里,这已然是一处世外桃源了。

  古镇也很有“水城”的味道。在习习晨风和微微细雨的相伴中,我乘小木船荡悠在江上,一边品尝河鲜美味,一边看两岸翠竹婆娑,青山倒影。寒烟如水,古楼如幻。登岸找了个临水川式老茶馆,倚栏临风而坐,5角钱要了一盏清茶,翻开随身带来的董桥文集《旧时月色》。简朴的生活原来可以是这样的,无需逢迎作态,也不用很多钱。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4年06月26日 第五版)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小浪底库区游船沉没
财政部审计署报告
曾庆红李长春出访
韦尔奇对话中国企业家
2004年各地防汛
美国将移交萨达姆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