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地区合作机制会议召开 龙永图主持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26日22:13 人民网 | ||||||||
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区域竞争正在出现新的格局,大都市圈之间的分工、合作和竞争,将决定21世纪全球竞争的格局,位于太平洋西岸的环渤海地区,是日益活跃的东北亚经济区的中心部分,也是我国亚欧大陆桥东部起点之一,居我国与亚太地区东西往来,南联北开的枢纽地位。不仅具有地理位置优越、基础设施完善、科技教育人才资源丰富之优势,而且面临国家振兴大东北、开发大西北、外商投资北上、奥运经济拉动等诸多难得历史机遇,有望成为我国经济板块乃至东北亚极具影响力的经济隆起带。因此,加快推进区域经济整合,积极参与国内外分工和竞争,使环渤海地区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得主动加速崛起,已成为该地区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迫切愿望与要求。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就提出“环渤海经济圈”规划。2001年10月,清华大学两院院士吴良镛主持的“京津冀北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由建设部组织100多名专家通过论证,提出京津为两核、唐山保定为两翼、廊坊为腹地、涉及环渤海部分地区一体化的规划设想;2004年2月12至13日,国家发改委召集京津冀发改委在廊坊达成加强京津冀经济交流与合作的《廊坊共识》;2004年5月21日,在北京召开的由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山东环渤海七省市区领导同志参加的“环渤海经济圈合作与发展高层论坛”达成三点共识:一是建立环渤海合作机制,推动环渤海地区经济一体化;二是召开五省二市副省级会议,正式建立环渤海合作机制;三是鉴于河北廊坊的区位优势,将合作机构的日常工作班子设在廊坊。作为落实“5·21”北京共识的一项重要举措,召开了这次由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担任主席,国家发改委、商务部负责人、环渤海地区五省二市政府副省级领导及政府副秘书长、发改委、商务厅、研究室负责人等参加的环渤海七省市区会议。重点围绕建立环渤海地区合作机制、合作机制计划在2004年开展的主要工作以及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磋商,达成《环渤海区域合作框架协议》。 会议认为,建立行之有效的区域协调机制,是加强区域统筹管理,自觉进行互补协调,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要条件。长三角有市长联席会议,珠三角有9+2合作论坛。会议认为建立环渤海区域经济合作联席会议,对于推动环渤海经济圈区域内外以及东北亚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推动环渤海经济圈经济、社会、生态、人口、空间一体化至关重要。有利于在遵守平等合作、互补合作、互利合作、市场合作四项原则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在市场开放、规划协调、资源共享、产业分工、扩大开放等方面的潜能,加快在交通、能源、信息、产业、内贸、外贸、旅游、劳务、科技、生态十个方面的实质性合作,并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扩大合作领域。以此,为环渤海地区各省市自治区政府要员、企业领袖、专家学者提供一个高层次、有组织的磋商机制和开展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会议认为,建立强有力的组织架构体系是推动机制运行的重要手段。本次会议商定成立3层组织架构,负责推进合作发展。第一层架构是确立由各省省长、直辖市市长、自治区主席担任环渤海合作机制轮值主席,每年举行一次的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决定区域合作重大事宜。第二、三层架构建立是政府副秘书长协调制度和部门协调制度。明确环渤海区域经济合作联席会议接受国家有关部委指导,对外联络由博鳌亚洲论坛负责,各省市均设专门的联络机构和联络人员;鉴于河北廊坊具有内环京津,外环渤海的优势,环渤海区域经济合作联席会议日常工作联络机构设在廊坊是合适的。 会议还就环渤海合作机制2004年的主要工作作出安排。8月下旬在河北廊坊举办环渤海东北亚合作论坛和环渤海五省二市省市长联席会议,届时菲律宾、马莱西亚、日、韩等国前政要将应邀参加会议。下半年,还将会同国家有关部委,相继召开交通无障碍、旅游无障碍等专项会议。组建环渤海国际合作专家委员会、环渤海国际合作企业家委员会,推动环渤海地区经济合作走向深入。作为合作的重要载体,2005年春季,环渤海地区各省市将组织企业家参与由廊坊举办的首届环渤海商务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