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红色黄埔”的真实再现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27日09:24 广州日报大洋网

  为纪念黄埔军校建校80周年,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与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日前联合召开了《共产党人与黄埔军校》出版座谈会。本书是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最近由广州出版社出版后,引起广泛关注和好评。我们在此摘要编发与会专家的发言,供读者参考。

  拨开岁月的迷雾

  原广州市顾委副主任曹云屏

  《共产党人与黄埔军校》一书的出版是给80年周年纪念很有意义的献礼。80年的时间并不很长,但岁月的流逝,记忆很容易模糊,要想认识历史的真相,客观地、准确地展现历史的原貌,真难哪!《共产党人与黄埔军校》这本书有句话说:“烟笼雾罩的黄埔岛上,是有许许多多未为世人破解的‘未知数’的”。我相信,这既是实际情况的反映,也是曾庆榴同志长期研究、写作这一课题的真切感受。

  黄埔军校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在党的初创时期,大批共产党员参与黄埔军校的工作,在这里迈出了从事军事活动的第一步,这是中共党史上的一个闪光之点。从广州的历史来说,黄埔军校设在广州,辐射全国各地,推动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为广州这座英雄城市增色添辉。总之,黄埔军校是广东省、广州市宝贵的、十分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在加强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中,必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对黄埔军校的历史,应大力发掘,深入研究。我的父亲曹渊是黄埔一期生,牺牲于北伐战场。我是从追寻父亲的足迹而走进黄埔军校的历史的。几十年过去了,有关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不可否认,黄埔军校大量的历史情况还被岁月的尘埃封存着。黄埔军校还有许多史实需要我们大力发掘,愿我们的专家学者在《共产党人与黄埔军校》一书的基础上,把研究工作做深入。

  我见证了这本书从酝酿、准备、写作到清稿的全过程,也是本书的第一读者,深知其写作的艰辛,成果来之不易。这说明精神产品的生产,必须注入大量的“精神”,这种注入多了,其作品才会有质量、有生命力。这本书的写作出版,得到了广州市委宣传部、省委党校、省委党史研究室等单位的大力支持,我在此也向他们表示敬意。

  一部研究黄埔军校的优秀力作

  原广东省社科联主席张磊

  黄埔军校是一所革命的军政院校,堪称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丰碑。在近30年的武装斗争中,孙中山始终未能建成一支“新式的革命军”,以致毕生从事的“战争事业”未竟全功,甚至伟大的辛亥革命运动———它在一定意义上是全国范围的武装反清起义———在终极意义上没有完成历史的重大使命。直到上个世纪20年代,孙中山“另为彻底之革命”,正是在共产党人的大力协作下,建立了培养锻炼“新式革命军”的熔炉———黄埔军校。没有共产党人的积极支持,也就难以有革命黄埔军校的诞生和发展。

  可见,把共产党人与黄埔军校作为研究课题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研究的难度也是显而易见的,《共产党人与黄埔军校》一书,无疑对这个迫待深入和拓展的关键性课题研究做出了值得称赞的贡献。

  丰富而又翔实的史料的收集和使用,是本书的优长与特色。而且作者对相关的人物、事件作了实事求是的、中肯的剖析和评论,颇为精当,不乏新意。作者评述了共产党人在黄埔建军中的开拓意义,肯定了他们在军校建设、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广东革命策源地的统一和北伐战争中的重大贡献。

  黄埔军校在时代的变幻中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道路,但其开创时期的“爱国、革命”精神则彪炳青史,同时,也展示了国共合作堪称“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

  向世界展示黄埔、展示广州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副校长、教授钟康模

  黄埔军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它涵盖辐射了国共双方的诸多史事。《共产党人与黄埔军校》基本上把黄埔军校党的组织和党员情况弄清楚了。因此,它不仅对研究广东的历史,而且对研究中共党史和人民军队的历史,都有重大意义。

  此书写出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史实,揭开了黄埔军校许多“历史迷雾”,在多方面弥补了过去的不足。广大读者尤其是年轻人,读了这部学术专著会知道什么叫“黄埔精神”,也会了解中国共产党人在黄埔军校创办过程中的开拓意义。广州是黄埔军校所在地。黄埔精神是当年国共两党都认同和接受的,也是促使今天海内外众多黄埔人及其后代前来广州缅怀参观的重要因素。《共产党人与黄埔军校》描述了广州的一段不平凡历史,尤其是首次向世人展示了众多共产党人对黄埔军校的作用和贡献。这对于向世界展示黄埔,让世界了解广州无疑具有重大影响。

  发掘“红色黄埔”结硕果

  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陈弘君

  黄埔军校的创办,大批共产党员在其中工作、学习并参加拯救中华民族的伟大斗争。我省党史工作者长期以来对黄埔军校中的共产党组织及共产党人的史实都作了探讨和研究,但不够系统、全面。曾庆榴教授在担任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期间就确定“共产党人与黄埔军校”作为研究课题,经过多年努力终于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果。

  首先,该书比较系统、完整地“编织”(复原)了“红色黄埔”。作者孜孜以求,通过各种途径,寻找、发掘,把一个一个人物搞清楚,查明白,同时大致勾画出党组织的网络。特别是将“中山舰事件”以后黄埔军校的共产党组织及其党员情况发掘出来,意义更不可低估。

  第二,对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历史进行了寻根溯源。黄埔军校共产党人为我们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建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提供了重要的条件。该书丰富了我们党领导武装斗争史的内容。

  第三,阐述和分析了黄埔军校共产党人与国民党人特别是蒋(介石)、汪(精卫)、戴(季陶)、胡(汉民)等纷纭复杂的关系。

  “黄埔精神”的溯源

  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林家有

  黄埔军校在中国危急的时候为中国培养了很多人才,它用民族利益把不同党派的人团结起来,开创了中国“合力革命”的先河。尽管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的产物,但由于国共两党是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政党,因此来自两党的学员思想上无法统一,但大家来到黄埔军校学习的目的都是为了国民革命,统一中国,因此即使后来两党合作分裂,学员效忠不同的政党,但是黄埔军校的精神,忠诚国家民族的奋斗和牺牲精神将他们连结起来,成为一种“军魂”,一种统一祖国的精神纽带。

  黄埔军校为中国培育了众多社会的精英,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军校提供了一个宽松的环境,由于学员们各自的政治理想不一样,因此黄埔军校采取军事统一、思想开放的方式,这是一种很现代很前瞻的表现。共产党人在黄埔军校创办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过去学界知道一些,但不系统、不具体,更不全面。曾庆榴教授花了多年时间搜集材料写这部专著,为弥补过去在这些方面研究的不足做出了贡献。

  打响黄埔军校品牌增添广州文化魅力

  广州市文化局党委书记周素勤

  《共产党人与黄埔军校》的出版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联系文化工作的实际看,第一,对弘扬“黄埔精神”,推进祖国和平统一有着重要意义。这次从台湾前来出席黄埔军校校庆和同乡纪念互动的黄埔军校学生说,当年大家聚集黄埔军校就是为了爱国救国,希望今后世世代代都要弘扬爱国、团结、奋斗的精神。可见,爱国主义精神就是当年国共合作的思想基础。今天,我们更要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第二,对传播“黄埔精神”,促进博物馆纪念馆的建设具有独特的意义。我们建议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根据《共产党人与黄埔军校》一书的内容,做一个《共产党人与黄埔军校》专题展览。这样的展览,只有广州有资格办,也有能力办好。办这个展览,不但可以丰富纪念馆的陈列内容,还可进一步促进黄埔军校历史的理论研究,发挥博物馆的研究、教育功能。

  学术境界 人文情怀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教授段华明

  对于曾庆榴先生的这部精品力作,我想说的是三个字:“特、优、品”。

  “特”是特色。应当看到,曾先生的这部著作的背景,是着力建设文化大省,繁荣发展社会科学。我想,繁荣发展广东哲学社会科学的一个重要思路,应是立足比较优势,发展特色学科。《共产党人与黄埔军校》提供了一个范例。广州市委宣传部在这方面是有战略眼光的,从此书立项到资助出版的一系列运作,正是如此的思路。

  “优”是优质。翻阅曾先生浸润着心血汗水的如此厚重的作品,让我们大受感动。曾先生在治学态度方面,在研究质量方面,体现了中国式学问家的操守。这种学风,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灵魂,时至今日,尤为难能可贵。

  “品”是品格。由于业务关系,我亲身领略了本书的写作历程,曾先生的那种执着和坚韧,仅有一般的事业心是不够的。于是,我想到了一种献身于真理的宝贵的人文精神。这里没有为一己虚名而张扬,这里仅有的是绝于俗念的忘我工作的崇尚真理的辛勤耕耘。

  党史研究的新路径

  华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陈金龙

  初读曾庆榴教授的这部著作,笔者深为作者的研究路径、治学态度、求真精神所折服,使我对于中共党史的研究,又多了几分感受和体会。

  1.要用研究历史的方法来研究中共党史。曾庆榴教授通过多方收集、梳理、考证和分析史料,将许多鲜为人知的史实呈现在读者面前。如此,既深化了黄埔军校史的研究,也从一个方面深化了中共党史的研究。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要深化中共党史的研究,关键在于挖掘史料,做到言必有据,秉笔为文。

  2.要结合民国史来研究中共党史。民主革命时期的中共党史,是民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了解民国史,不研究民国史,无法说明中共党史,也无法评价中共党史的是是非非。曾庆榴教授对民国史、特别是广东民国史素有研究,因此《共产党人与黄埔军校》一书能将中共党史置于民国史的背景之下来研究,既符合历史演绎的真实,也为中共党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野、新的路径。

  3.要用开拓创新的精神来研究中共党史。本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敢于开拓和创新。书中对与黄埔军校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根据自己掌握的史料重新进行了审视,提出了在这些问题上的新看法、新见解,由此折射出作者的史识和眼力,这是难能可贵的。

  史料丰富观点新颖

  原农讲所旧址纪念馆馆长陈登贵

  《共产党人与黄埔军校》出版后,作者第一时间送给了我。我先睹为快,无比兴奋,感到这是一本史料丰富、观点新颖,有独到见解的学术专著。作者对黄埔军校的共产党人搜集史料之广、辨认人数之多、提出的观点之新,是过去出版的有关黄埔军校的专著不可比的。这也是该书难能可贵之处。该书具有真实性、思想性、学术性和可读性,是对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是一本值得推荐的好书。

  值得一提的是,在黄埔军校的档案和史料中,至今还没有找到在黄埔军校工作、学习的中共党员的原始名单,要彻底摸清黄埔军校及军队系统中的共产党组织和共产党员的情况,确实是很不容易的事。然而,作者站得高,看得远,能把黄埔军校的共产党人作为一个群体来对待,加以考证,使人们对共产党人在黄埔军校的作用和地位加深认识而难以忘怀。经他的艰辛劳动,从各种史料和调查中,对430名军校的共产党人的校籍和党籍作了认真辨认与确定,做到夹叙夹议,令人信服。总而言之,作者在研究黄埔军校历史方面下了真功夫,对共产党人在黄埔军校的活动及其对中国革命史上所起的作用作了比较深入的论述。(来源:广州日报)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基地绑架土耳其人质
第三轮朝核六方会谈
财政部审计署报告
曾庆红李长春出访
韦尔奇对话中国企业家
2004年各地防汛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