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和地方国资委对大型国企人事调整拉开帷幕(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27日16:05 信息时报 | ||
近日,国资委又宣布将组织22户企业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23名高级经营管理者。种种迹象显示,中央和地方国资委对大型国企人事调整的帷幕已经拉开。外部人员进入打破封闭状态 国资委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一局(干部一局)的领导向记者表示,去年至今,已经有许多家中央企业的领导人做了调整,包括神华集团等大型中央企业在内。这是正常的人事调整。这种调整今后还要继续,调整的范围不仅仅限于“一把手”。 此前,国资委以年龄为由免去了王之和赵新先的职务。王之和赵新先均年届六十。据记者调查,目前超过60岁的央企“一把手”或高管不下20人。如上海宝钢集团的副董事长、总经理谢企华;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明臣;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总经理周德强等。 这位领导表示,中央企业人事调整工作会逐步推进。同时其强调,“一般是”60岁退休,但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延长。比如要找到合适的接班人。不能所有企业“一刀切”。 有分析认为,长城和三九的人事调整,似乎体现了国资委这样的用人思路:外部甚至是业外人员进入企业,以打破过去的封闭状态。 王之和赵新先被免职之后,原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副总经理陈肇雄接任长城集团董事长,原中国民航信息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杨军任长城集团副总经理。原中国通用技术集团常务董事、副总经理孙晓民任三九集团董事长。以上三位均由国资委“空降”,基本属于业外或外部人员。长城集团总经理的职位则由“内部人”接任———一直追随王之的卢明。 对于这种业外人士掌控公司发展战略、业内人士主抓经营管理的思路,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罗仲伟认为,大企业发展到一定地步,其制度化、规范化程度较高,企业的“一把手”不一定“本土化”。最重要的是其战略决策能力。而总经理一般是由具有行业经验的人士担任。国资委干部一局的领导也强调了央企“一把手”的“战略决策和资本运作的能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张文魁则认为,所谓“企业用人”问题实际上涉及公司治理和公司战略。从公司战略层面而言,是用内部人还是外部人、业内人或业外人,应该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和候选人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并无所谓“内”好还是“外”好。因此,张文魁强调:“最重要的是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来规范企业的用人制度、方式。”“一把手”尚未市场化 在不久前的“中央企业人才工作会议”上,国资委党委书记李毅中表示,以后要逐步做到“出资人决定董事会、监事会成员,董事会选聘高级经营管理者,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用人权,内部竞争上岗,外部公开招聘”的用人机制。 国资委干部一局的领导表示,国资委的意思是希望建立有别于党政干部,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符合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要求的企业负责人管理新机制、新体系、新办法。 但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黄速建认为,国资委调整“一把手”的做法事实上与过去组织部门任免干部一样,还没有把国企高管当作“职业经理人”来看待,而是作为干部看待。企业家是一种“稀缺资源”,选择“一把手”要看能力而非年龄。60岁的提法事实上沿袭了机关干部的退休标准。 目前,国内的民企,一些上市公司并没有“60岁退休”的限制。国外公司超过60岁的CEO更多。 罗仲伟认为,国企的性质决定了其“一把手”的选拔方式。国企的一个特殊职能就是担当政府宏观调控的工具。许多国企的老总通过中央任命,并有行政级别。 黄速建认为,作为监督者,国资委应该制定规则、执行规则。用市场化的方式来选择经营者,需要一套完善的公开的选拔程序,以及相应的奖惩考核规则。国资委或许可以成立一个由业内专家组成的专职委员会,来决定大型国企的重大人事任免。 张文魁表示:“所谓市场的方式,就是要摆脱对国有企业高层人员的‘干部管理方式’,转而采用‘职业经理人管理方式’。如果摆脱前者,采用后者,就不会有什么‘内’、‘外’争论,60岁争论。如果不摆脱‘干部情结’,是很难有全面突破的,也只能是搞搞试点而已。” 中经(来源:信息时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