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阳光举报”要注重效果!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30日00:04 红网

  人们把许多透明度很高的行为,譬如把建筑工程拿出来公开招标,把医院要采购的药品拿出来公开招标,把村里的明细账目张榜公布,把准备录用的人员名单提前公示……都冠之以“阳光”。这样的“阳光工程”,往往受到公众的激赞。因为,它使暗箱见了天日,再也藏不了猫腻;它把知情权还给了公众,强化监督不再是纸上谈兵。

  但近日吉林省高检设立检察长接待日,接待排着长队的群众,希望从中得到“举报贪官”的信息(6月24日《新文化报》报道)。如果说这样极具透明度的活动,也不妨叫“阳光举报”的话,这道“阳光”叫人高兴之余,仍不免忧从中来。

  “举报贪官”,当然很好。但贪官一般做贼心虚,对这类明摆着冲他来的活动,肯定敏感得很,如果过来瞅上一眼,发现自己被人盯上了,这很容易打草惊蛇。从反贪的战术而言,“阳光举报”未必是聪明之举。

  就算敲山震虎,兴许反把贪官引了出来,这“阳光举报”在战术上并没有错。但让举报人置于“阳光”底下,还得考虑如何规避打击报复。河北的郭允光,海南的陈少青,都足以证明,举报贪官要冒很大的风险。这样的“阳光举报”,没有增加举报的效果,反倒增加了举报的风险,并不足取。

  真正有贪官要举报的人,不会挤在这样纷杂的人群中,参与这样的“阳光举报”。吉林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群众排着队反映的问题,多属民事、经济纠纷案件,根本不在检察机关职权范围之内;真正举报贪官的,几乎没有。可见,“阳光举报”,难免流于形式。

  害得群众摸错了门,白跑一趟不说;弄一个省高检的副检察长,接待了整整一天,肯定也有别的不少检察官陪着,一起徒劳而无功……这样的“阳光举报”,肯定还浪费了宝贵的反贪资源。

  透明度高,也得看“透明”在什么地方,没有实效的“阳光举报”,还是不要为好。(稿源:红网)(作者:慕毅飞)(编辑:徐志频)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
土耳其人质遭绑架
北约峰会28日开幕
反战影片《华氏911》
财政部审计署报告
行政许可法7月实施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