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人民时评:“形象工程”为什么难以降温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30日00:32 人民网

  马龙生

  自今年“两会”之后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新理念以来,中央政府下大力气调整经济经构,对各地不顾大局、不计后果的投资项目及时叫停,避免了一定的损失。但是,据新华社6月26日的报道称,今年一季度,全国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相当于去年上半年供应总量的89.2%。土地供求矛盾尖锐的局面尚未根本缓解。一些地方城镇建设脱离国情,热衷“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城市规模不断外延扩张,土地利用效率很低。

  时至今日,“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仍然红红火火,从表面上看,踩下“刹车”总要有个惯性,在决策—行动—效果之间,总要依次滞后,这本来没什么大惊小怪。但是,据国土资源部有关人士介绍,当前一些地方对中央严格控制建设用地供应规模不理解、认识不统一,耕地保护的形势不容乐观。片面以耗费资源为代价、不惜牺牲耕地去换取经济高速增长的错误观念,仍有很大市场。这样的发展态势,就绝对不是“惯性”那般简单了。

  为什么会在严控建设用地上出现“不理解”,认识不统一?笔者以为总根子还在于政府职能转变的进度比较慢,旧有的政绩考评体系,为“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提供了根本动力。政府职能是什么?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认为,政府的职能主要有四个:保证国家安全、维护司法公正、弥补市场失灵、保护和帮助贫困人员。按照这个标准来考核政绩,那些黑恶势力猖獗、假货泛滥、违法行政、透支环境资源、市场良性竞争极不充分的地区,其产值、利税、项目等指标再高,也是没有意义的。从认识的意义上说,不少人对以上观点未必心存异议。但是真要依照这样的思路对政绩考评来上一场“革命”,大摇其头的人恐怕绝非少数。

  政府职能的转变,决非一朝一夕。仅以当下而论,在考核者与被考核者之间,前者总要从整体的角度,将后者作为一枚“棋子”来做出价值判断;而后者除了要向前者证明自己当好了这枚“棋子”,还要面对如何平衡宏观与微观不同的利益诉求。比如,按照全局考虑,本地区只能为保护整体的生态环境牺牲开发项目,这就与“为官一任,富民一方”产生了矛盾。而百姓求富的“民意”,影响着官员的口碑,也是官员的政绩要素之一。类似的利益补偿,同样需要考核者从整体意义上做出。但事实上,由于这样的平衡补偿错综复杂,是否到位、如何兑现的难题很多,政绩考核最终难以较真,也就在所难免。在这样的情况下,“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又怎么能撤得下来?

  只有尽快转变政府职能,在新职能的框架之下改革政绩考评体系,政府才能从“上项目”的冲动中走出,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才能真正降温。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
土耳其人质遭绑架
北约峰会28日开幕
反战影片《华氏911》
财政部审计署报告
行政许可法7月实施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