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泰安逐步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30日05:39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讯山东省泰安市在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安全生产状况保持平稳态势。据统计,各类安全事故死亡人数2002年比上年下降了18.4%,2003年又下降4.3%。今年前5个月死亡人数又下降了2%,特别是道路交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30%和3.7%。2002年以来,全市工矿商贸企业没有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重特大伤亡事故。这是泰安市注重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不断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结果。

  泰安市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以及建筑施工企业集中,境内省道、国道和3条高速公路纵横交错,泰山每年接待大量中外游客。安全监管面广量大,各种事故隐患大量存在,过去曾多次发生重特大矿山和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2001年,泰安市委、市政府把安全生产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当年在大量压缩机构编制的情况下,批准组建了市安全监督管理局。同时,加挂市安委会办公室的牌子,明确负责综合监督管理全市安全生产工作。县市区也都参照市里的做法建立了机构,并做到机构、人员、经费和工作“四到位”。去年政府换届后,6个县市区安委会主任均由政府一把手担任,分管领导任副主任,提高了安委会的决策能力。

  两年多来,泰安各级政府积极促进安全生产监管网络建设。市县设安监局,乡镇办事处建立了安全生产管理办公室,规模以上企业建立了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2000多人,使安全生产做到了有人抓、有人管,而且能抓会管。现在安全管理机构正向村居、社区延伸,形成了“横到边、纵到底”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今年,市政府又批准组建市安全生产监察大队,年内将全面完成县级执法机构的组建。

  随着安全生产监管机制的建立健全,泰安市依法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肃查处各类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及时组织排查整改重大事故隐患,加强重大危险源监控。两年多来,先后排查整改各类事故隐患3万余处,并对重大隐患实行“排查发现—评估确认—公开通报—跟踪督查—整改消号”的管理模式,避免了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对其他暂时不能整改的重大隐患和重大危险源,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监控措施,严防死守,确保万无一失。

  安全责任贵在机制(短评)

  要确保安全生产长治久安,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是关键。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建立监管机制。泰安市较早认识到这一点,3年前就挤出编制成立了市区县乡安全监管机构,配齐了专门的人员,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体系,能够对重大隐患实行“排查发现—评估确认—公开通报—跟踪督查—整改消号”的管理模式,从而避免了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

  安全生产不能喊在嘴上,必须见诸行动。有了专门的机构、专职的人员,安全生产才能切切实实有人抓、有人管。

  长效机制的建立离不开政府的支持。要建立健全各级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作为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逐级抓好落实。特别要加强县乡两级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要建立一套对失职、渎职的地方政府、企业负责人严格追究责任的问责制。

  长效机制的责任主体是生产经营单位,要制定相应法律法规来约束责任主体,促使企业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或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硬件设施差,是事故多发的一个重要原因。要建立安全生产资金投入机制,加强企业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技术装备对安全的保障能力。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把保证安全生产投入作为加强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各级政府要加强安全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和支撑体系建设,积极支持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技术改造。要采取法律手段,强制企业投入;通过政策导向,引导企业加强管理,加大投入。为了保证企业安全生产所需资金的投入,应建立企业提取安全费用制度,专项用于安全生产。

  全面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是实现安全生产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要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以实施《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为契机,强化企业的市场准入,凡不符合安全生产标准的项目,尚未建设的不准开工,在建的要进行清理,已建的要限期改造,从源头上把住安全关。

  长效机制涉及企业、政府、监管、法制和执法等方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缺一不可。全社会都来关心,多管齐下,协力同心,就一定能逐步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就一定能迎来安全生产稳步好转的新局面。

  《人民日报》 (2004年06月30日 第二版)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
土耳其人质遭绑架
北约峰会28日开幕
反战影片《华氏911》
财政部审计署报告
行政许可法7月实施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