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争鸣:“高考移民”的风险成本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01日00:27 人民网

  网友:马龙生

  据报道,截至目前,新疆、青海等省通过调整注册程序、接受社会监督等办法,取消了相当一部分“高考移民”的考试资格。

  有关“高考移民”,近年来媒体多有评论,其中出于同情考生“不得已而为之”的意见似乎占了上风。诸如“高考移民”们在“移民”之前费了心思花了钱,现在却剥夺了他们享受当地考生的报考权利,其“权益应该如何保障,应该由谁来保障”的说法很有市场。但是,如果我们从其它角度来认识这个问题,就会觉得这样的说法其实也有站不住脚之处。

  高考对“老、少、边、穷”地区的倾斜政策由来已久,其初衷也是众所周知的。至于这些政策的力度、尺度、实施方式等在今天的形势下是否值得改进,当然有着很大的讨论余地。但是,单纯从方向来说,我觉得此项政策的主体合理性是不容置疑的。既然如此,任何令政策核心发生变异、政策主体被人置换的行为,都是不能被允许的。在政策没有改变之前,“高考移民”的出现,不论出于什么理由,钻政策空子的“灰色”特征是明摆着的,对政策惠及地的正常高考形成冲击也显而易见。我觉得只有划清了这样一条是非界线,再来谈什么“维护利益”才有意义。

  至于说有相当一部分“高考移民”在移民之前付出了成本,比如花钱买了户口,挂靠需要人情等,也应该从这样的视角来认识:如果将“高考移民”的投机行为视为一种投资的话,“高考移民”受到的损失,严格说来应该算作是“机会成本”或“风险成本”——作为投资,谁能保证每一笔都能生利?既为“成本”,又因为“手段投机”而成“可预见成本”,则意味着买单的只能是自己。

  如果说从公平的角度来谈“谁来保证‘高考移民’的利益”。则我以为,公平不仅从来就是相对的,公平也因参照点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内涵。公平的立论,不应该仅仅定位于地区间高考政策的不公平与政府对“高考移民”利益难予保证的不公平,更要虑及投机者对于不投机者形成的不公平。不难想象,对于那些连“移民”条件都没有的考生来说,在往届或今届侥幸成功的“高考移民”面前,他们不是也一样感到不公平吗?他们录取机会减少的损失,又该找谁来保障呢?

  青海的做法维护了当地考生的利益,同时也在维护着现行政策的严肃性。作为事外之人,我们尽可以对高考政策提出意见和建议,但对那些以种种“灰色”手段冲击现行政策的行为,理应抱以批评与谴责的态度,而不是滥施变了味儿的“人性化”。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
盖茨第9次访华
土耳其人质遭绑架
反战影片《华氏911》
2003年审计报告
行政许可法7月实施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