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网络中心战”:让未来战场改头换面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01日07:47 解放军报

  刘玉山

  “网络中心战”是机械化战争形态向信息化战争形态演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信息时代联合作战的高级形态;是相对“平台中心战”的信息化战场上的一种新型作战模式,目前,离“网络中心战”的真正到来虽然还有较长距离,但随着它的逐渐成熟和崛起,必将引起未来战场的革命性变革。

  作战行动由“异步”转向“同步”

  机械化时代的作战行动与工业时代的流水线生产一样,通常是有明显阶段性的顺序,如依次进行火力准备、集结与开进、第一梯队发起攻击等。在顺序作战中,由于无法掌握战场实时信息,更谈不上各部队之间信息共享,因而作战过程中,相互之间的行动只能按预先计划进行异步协同。而在“网络中心战”中,整个战场是一个由“信息栅网”、“传感器网”和“交战网”组成的互连互通,无缝连接,动态开放的综合网络,各级指挥员通过网络能够持续不断地感知整个战场态势,全面获取战场信息,并利用网络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快速处理,制定作战计划和发布作战命令,各级作战部队通过网络几乎可在同时获得同样的信息,了解上级指挥员的意图和指令,依“网”行事,从而高度自主地实施作战,实现作战协同自我同步。

  力量集中由“数量”转向“系统”

  自古以来,集中兵力原则一直被兵家奉为作战力量运用的金科玉律。历史上大规模海战、空战和陆上大兵团作战,集中成千上万部队进行战场厮杀的战例不胜枚举。然而,在信息时代,作战力量的运用将发生一系列重大变化。在“网络中心战”中,军队成为了一个由众多指挥控制系统、战场感知系统和打击武器系统等构成的复杂而又庞大的综合体系,要想驶驭这样一个体系,使之最有效地运转并充分发挥各系统的威力和潜能,就必须以信息化网络技术为纽带,把战场运行中的各个功能系统高度集成,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一种高效能的战争力量体系。这一点靠传统的数量集中是无法实现的,必须依靠系统的高度集成。高度集成化的作战系统可使战区、战场、战士各个层面通过数字化网络,联结成一串息息相关的链条,使一个将军通过视屏所看到的战斗景象,一个士兵也同样能从他的显示器中看到,进而实现不同作战力量、不同指挥层次的真正联合。

  作战编组由“硬联接”转向“软联接”

  一般的联合作战,实现的只是各作战实体的“硬”连接,而“网络中心战”方式下,通过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广域分布,无缝连接,动态开放的综合网络系统,不仅可实现作战实体的“硬”连接,而且可实现“作战程序”、“运行机制”的软连接。因此,“网络中心战”是信息时代联合作战的高级形态,在这种战场上,陆、海、空等各军(兵)种条块式的区分编组已无实际意义,战场上所有作战单元都是综合网络系统里的一个等同的细胞,同时感知着战场的各种状态。因此,在“网络中心战”方式下,作战编组结构更多的将是按能力编组、按需要联合的“有用”组合。所谓按能力编组,就是打破军兵种界限将具备同样作战能力的部队统一进行编组,从而大大减少各军兵种力量之间的重叠和浪费;所谓按需要联合,就是根据作战的实际需要,把具备不同作战能力的部队组合起来,进行联合作战。

  后勤保障由“集结”转向“聚焦”

  “网络中心战”下的战场,将呈现出典型的多维性、非线性和非接触性特点。后勤部队大量集结进行保障的传统方式,在这种战场环境下,将显得极为笨重和不适。而将信息、物资和运输技术融为一体,通过自动化补给网络系统,跟踪和掌握多种物资的流动和部队的需求状况,将所需的后勤物资及时发放到各战略、战役及战术单位的“聚焦”式后勤,将成为“网络中心战”中后勤保障的必然选择。

  “网络中心战”方式下,整个战场是一个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化的综合系统,通过高度集成和高度智能化的信息网络,可实现信息、物资和运输技术一体化;通过在作战部队机动的各个站点上接入计算机系统,可使保障部门实时掌握作战部队的需要,作战部队也能实时了解作战中物资的消耗和补充情况,从而做到实时按需要向多个所需方向运送物资,并保持对物资的全程跟踪。确保后勤保障在时间上、地点上和数量上的精确,使后勤保障更加及时、灵活和准确。

  作战任务由“稳定”转向“多变”

  传统战场上,由于战场感知能力弱、从发现目标到攻击目标反应慢,作战任务分配多是预先计划,中间很少有变。而在“网络中心战”方式下,由于战场感知、指挥控制和火力打击已成为一个整体,从发现目标到实施攻击的时差越来越小,近乎实时,指挥员可以根据战场态势的变化,随时对部队的任务进行动态的调整和重新分配,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作战部队的作战潜能。伊拉克战争中,美军运用其先进和强大的信息及网络技术,使战场上从发现目标到完成攻击的时间从海湾战争时的3天,科索沃战争时的2小时缩短至几十分钟。而真正实现“网络中心战”后,这一反应时间还会进一步缩短甚至达到以秒来计算,这使得指挥员可对战场的瞬息变化作出更快、更灵敏的反应,及时高效地进行指挥、控制与协调,大大提高临时改变作战计划的快速反应能力。(中国国防报2004年07月01日第3版)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
盖茨第9次访华
土耳其人质遭绑架
反战影片《华氏911》
2003年审计报告
行政许可法7月实施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