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塔里木河治理每一步都艰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02日10:08 中国环境报

  经过56天跋涉,塔里木河水终于流进了其末端的台特玛湖———这是塔里木河第六次应急输水。

  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副局长王建中告诉记者,此次输水比第五次输水多出近两倍时间,下泄流量则较前几次大为减少。

  调水使塔河重现生机

  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河。这本是一片生态极其脆弱的土地!长期以来,由于对水土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加之气候变化,塔河源流进入干流的水量不断减少。无水,导致两岸胡杨大片死亡。失去了植被围护,土地迅速沙化,下游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库姆塔格沙漠逐步合拢,生活在下游的数十万群众面临着被风沙逐出家园的危险。

  2001年2月,国务院通过了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方案。国家计划投资107.4亿元用于塔里木河的近期治理,通过源流工程节水改造、灌区节约用水、天然林草保护等措施,增加各源流汇入塔里木河干流的水量,使塔河上中游林草植被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下游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改善。

  2000年5月,首次从博斯腾湖向塔河下游输水。经过5次输水,下游沿河水质明显改善,地下水位明显回升,河道两侧天然植被恢复面积达27万亩。

  丰水年后调水更加艰难

  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局长祝向民说,上述成绩是在开都河连续9年丰水、博斯腾湖持续高水位的情况下取得的。从去年开始,开都河已由丰水转为平水年份。这也是第六次调水比前几次更为艰难的主要原因。目前,博斯腾湖水位和出流能力都在下降。

  他说,历史上博斯腾湖曾有过连续14年的枯水期。照目前的用水状况,如果塔河流域连续出现枯水年,博斯腾湖水位将继续下降,届时调水将更加艰难。而今年春天,塔河下游河道屡屡被沙丘掩埋这一现实告诉我们,下游河道两岸的生态系统仍十分脆弱。如果输水减少,或是停止输水,调往下游的近20亿立方米水将迅速蒸腾尽,刚刚恢复生机的植被将再度枯亡。

  祝向民认为,目前的输水,只是遏制生态恶化的一项应急措施。生态趋向良性,前提是有足够的水源。目前塔里木河规划仅涉及4个源头,1条干流,流域面积25万平方公里。但塔河流域有9大水系、144条河流、102万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积,只有将这些河流的治理都纳入规划,才能保证塔河有充足的水源;其次,要千方百计做好节水工作。

  最难是认识上的问题

  祝向民告诉记者,塔里木河输水,难的是解决认识上的问题。调水伊始,就有人认为,不就是为了几棵胡杨嘛,用得着大动干戈。在输水过程中,开荒问题屡禁不止。这两年输水后,下游生态有所改善,又有不少人认为塔里木河生态形势已不再严峻。去年棉花价格一路攀升,受经济利益驱动,开荒热潮一浪高过一浪。

  就目前塔河综合治理进展情况而言,本应在2006年收尾、投资达107亿元的塔河项目在时间过半的情况下,投资计划才下达30亿元,不足总投资的1/3。下坂地水利枢纽工程是国务院批复的治理规划中确定的惟一一座大型山区水利枢纽工程。该工程能大大减少水资源的蒸发、渗漏,对塔河输水意义重大。按照规划,该工程应于2003年底开工,但至今仍未接到开工指令。

  祝局长认为,要实现塔里木河水长流,很多方面亟待完善。多年来,兵团、地方,源流、干流,上游、下游均有自己独立的管理机构,致使水资源统一调度异常困难。再则,塔河项目资金计划分头下达,塔管局对项目执行和水资源管理情况无法控制。流域管理处于一种无力和无奈的状态。

  此外,国家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继出台了退耕还林、粮食基地建设、牧区规划等一系列法规。由于缺乏统一协调和有效监督,有些单位和个人打着国家政策大旗,谋取私利。

  祝局长说,塔里木河治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方面需要我们做的工作更多。譬如,由于源流耕地面积的不断增大,大量水经过土地灌溉后由排碱渠流入塔河,致使枯水期塔河水质日益恶化。同时,还导致土地次生盐渍化。目前,流域内盐碱化面积已达500多万亩。如果土地盐碱化问题得不到治理,即使塔里木河调来了水,植被仍难逃其劫。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2003年审计报告
行政许可法7月实施
盖茨第9次访华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中法文化年“上海周”
我国禁产焦油超标香烟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