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越没工作越去深造 越高学历越没人要德国,考研大多是被逼的(附图片1张)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02日10:15 环球时报
  本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木

  编者按:近日,在中国教育网进行的“为何参加考研”的调查中,共有11062名读者参与其中,并有高达78%的学生表达出想考研的愿望。这印证了“考研热”确实仍在中国继续升温。国外是否也存在同样的“考研热”呢?请看记者从德国和日本发回的报道。40%的大学毕业生准备考研

  德国柏林洪堡大学被世人誉为“诺贝尔奖的摇篮”,曾有29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此作过研究。其“洪堡精神”是现代大学之源。黑格尔、格林兄弟、马克思、爱因斯坦等著名人士就是从这里走向世界的。为了了解德国大学生考研的情况,记者走访了洪堡大学。

  六七月份,本是晒晒太阳、吹吹风的时节。可是,走在大学校园里,记者却见不到大学生们平日悠闲的样子。洪堡大学对外办公室负责人比希曼女士告诉记者,这个季节正是大学生们迎考的关键时期,他们还要为考研和找工作忙碌。比希曼女士说,洪堡大学每年有3.4万多名学生注册,其中每学期新生约为3000名,分布在11个系中。今年申请考研的学生,约有1200人。

  德国《大学》月刊目前还作了一次调查。据悉,迄今为止,只有60%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找到了工作,其中还包括从事一些效益差、很不满意的工作,其余40%的学生则只能考研,等待第二次择业。《大学》月刊主编贝茨博士向记者透露,就业市场的不景气使德国研究生院变得“炙手可热”。由于申请者太多,一些研究生院乘机提高录取标准,甚至出现1%的录取率,许多人的申请因此遭到拒绝。

  就业难是考研主因

  为了了解大学毕业生考研的真实想法,记者采访了洪堡大学的一些同学。

  “我一直设法在大企业中找工作,可是没有找到,”25岁的霍尔曼福说。他去年从国民经济学专业毕业后,一直赋闲家中。由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他不得不决定考研。他郁闷地说:“也许我干不了轰轰烈烈的大事,但考研可能会使我获得更强的竞争能力。”上学期获得建筑学硕士学位的安德雷心情有点复杂,他说:“其实,学的东西越专,可选择的工作范围就越窄。前段时间曾有建筑事务所聘用了我,由于我研究的专业方向是建筑规划,与事务所的经营范围不合,所以我只好辞去工作考博。”

  比希曼女士认为,德国大学毕业生考研的目的,总的来说很明确,就是使自己面向就业市场,提高竞争力,或为了换个更好的工作环境。纯粹为了研究而考研的比例并不高。当然,和中国学生不同的是,几乎百分之百的德国学生认为,自己现在学的就是自己最感兴趣的。

  研究生冒充本科生找工作

  有了高文凭之后,工作就好找吗?其实不然。在文凭至上的德国,高学位意味着学识、地位、收入高人一等。那些取得博士、硕士学位的人,不仅名片上印着博士、硕士头衔,就连自家门牌上都忘不了加上“博士”或“硕士”。据记者了解,按照德国企业法规定,取得博士学位的职员,每月最低收入不能低于5000欧元,而且公司必须为其至少配备一名秘书或助手,工作满3年还应聘为终身职员并要为其配备一辆公车。

  拥有硕士学位的待遇比博士略低,但相对持其他文凭者,还是高很多。一般企业人员,平均工资仅为2000欧元左右。

  然而,时过境迁,现在虽然仍有许多大学毕业生排着长队争着念硕士、博士,但很多取得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却甘愿自贬身价,冒充学士、硕士找低薪工作。拿到博士头衔的人当出租车司机的,在德国大有人在。据德国联邦劳工局对去年招工市场的统计,在12万名硕士、博士毕业生中,至少有1万人对自己的文凭“作了手脚”。

  针对这种情况,联邦劳工局沃尔夫冈先生分析:一是很多公司因为经费问题,对高学位者招得起养不起;二是担心花了大价钱请来的研究生徒有虚名,胜任不了工作;三是担心那些本事过大的研究生好高骛远,一有机会就跳槽,使企业承受巨大的人力风险。所以,企业更愿意选择学历低一点的毕业生,自己培养。不过,他说,对人才的尊重总是与效益连在一起的,拒绝高文凭不等于不尊重博士、硕士,只是拒绝为文凭“埋单”而已。

  那么,为什么德国大学生还纷纷考研呢?记者随后采访了洪堡大学学生处负责人舒密特博士。他说,现在的招工现实是,研究生的竞争力比不过大学毕业生,大学毕业生又比不过技校生。他认为,那些考研的很多是在打“时间战术”。德国企业很关心大学毕业生的工作经验,所以多争取一些在校时间,多参加社会活动,多取得企业实习机会,对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图片:

  洪堡大学的毕业答辩现场(青木/摄)
《环球时报》〔20040630 第14版〕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2003年审计报告
行政许可法7月实施
盖茨第9次访华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中法文化年“上海周”
我国禁产焦油超标香烟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