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气象经纪的困境(华东时评)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05日02:23 人民网-华东新闻

  邓建胜

  有现成的经验,有潜在的巨大需求,“第一个吃螃蟹”的上海气象服务经纪却颓然败下阵来,不能怪客户没眼光、不领情,应该检讨气象服务产品的开发和市场营销手段是不是到位

  本以为已减弱消失的今年第7号台风“蒲公英”,7月3日突袭浙江、上海、江苏等地。好几年没与台风“正面打交道”的上海,“蒲公英”的到来拉响了今夏第一次台风警报,电视台还破天荒直播了台风袭击全过程。然而,就在人们高度关注灾害天气的同时,被称为国内“第一个吃螃蟹”的上海气象经纪服务,却在艰难度日———108位全国首批气象经纪人在上海开展工作一年半时间,居然一笔正宗的气象服务生意都没有谈成。

  一边是人们对异常的气候变化高度关注,一边是号称“促进气象用户与服务实体之间的沟通,使市场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配置”的中介无人问津。一冷一热,耐人寻味。

  记得在2002年底上海首批气象服务经纪人出现时,无论是上海市气象部门、108位经过层层筛选的经纪人,还是公众,对新生的气象经纪服务都给予厚望,为这批“吃螃蟹”者加油打气。比如在理论上,有学者就引进了经济学上的“德尔菲气象定律”:企业在气象上投入1元,可以得到98元的经济回报或者说抵消98元的损失。因此,大家普遍认为,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上海市场,必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从气象部门订制专门的气象服务。

  而且,这一理论在国外也不乏成功的经验,日本某气象服务经纪公司一年利润3亿美元,为抢滩国内气象服务市场,该公司2002年还在上海设立了办事处。而据估算,在成立经纪机构前的2001年,上海市气象局的气象服务年产值达到5000万元以上,按10%佣金计算,一年就是500万元,108个经纪人大有可为。

  然而,有现成的经验,有潜在的巨大需求,“第一个吃螃蟹”的上海气象服务经纪却颓然败下阵来。原因何在?消化不良———好的“点子”没有相应的产品和营销手段。比如有专家指出,国外专门的气象公司为了提高气象服务的水准,开发出啤酒指数、空调指数、雨伞指数、泳装指数、睡眠指数等五花八门的气象指数预报信息,定向提供给专门的企业。而国内气象服务部门,除了大众化的天气预报,几乎没有多少有个性化的产品可提供,这些经纪机构,对气候与产业的影响,压根儿就没有任何研究。没有像样的产品,收费服务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还是说说刚刚过去的“蒲公英”台风。如果气象经纪服务部门能提前、准确预报台风的来临和可能的危害,经纪机构根本就不用辛苦地把这些信息“零售”出去,而是“预售”给航运、渔业、城市交通或者是空调、雨具经销商。即便是把这些天气信息提供给沪上那家匆忙决定现场直播台风袭击全过程的电视台,也能获得不菲回报———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和可靠的信息,电视台完全可以提前组织直播的赞助广告。

  《华东新闻》 (2004年07月05日 第二版)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法文化年精彩纷呈
2003年审计报告
马兰-白兰度病逝
盖茨第9次访华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我国禁产焦油超标香烟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