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死人”拷问紧急救助体系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05日09:36 湖南在线-三湘都市报 |
广州气温近期飙升到50年来历史最高,7月1日至2日,酷热天气诱发疾病已至少造成39人死亡。另外,东莞市某厂有六七名工人因工作疲劳加上车间气温太高而晕倒,其中一人不幸死亡(本报7月4日12版)。 公共安全和公众服务是政府部门的一项非常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提高政府对紧急事件快速反应和抗御风险的能力,为大众提供快捷的紧急救助服务,日益成为加强城市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热死39人,说明问题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但是,迄今为止,政府所做的,只是发布高温预警信号而已,仅仅起一种提醒和建议作用。既无信号分级,也无防御措施跟进,高温对市民生命安全的威胁并未因为预警信号而有实质性的减少。可见,在广州,高温紧急救助体系仍存在空白点。 亡羊补牢,犹为未晚。各地政府应牢记这一惨重的代价,抓紧建立高温紧急救助体系。笔者认为,这一救助体系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预警。即政府部门要出台带有法规性质的防御指引,根据气温变化,发布分级高温预警信号,每一等级预先设定不同的防范措施,使得市民在不同的预警信号面前做到心中有数,知道采取何种防范和应对措施。比如,有关部门可以和气象台密切联系,不断发布“中暑指数”,指导市民如何做好高温防护;还应制定相关法律,规定在特定高温情况下必须停止户外作业;在一定情况下应该停课停业等等。 救助。即针对不同情况,为市民提供紧急援救。如通过社区组织,摸清特困家庭的状况,制定相应措施;开放防空洞等场所让市民纳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在政府的统一协调下,根据不同的预警信号,提前做好病房、药品、医护人员等准备,并设立紧急救护热线,保证市民出现身体不适、诱发疾病以及中暑等情况时,能够及时得到优质的救护。就像SARS来临时候一样,哪里有需要救助的市民,哪里就应有政府的身影。 联动。即建立社会联动救助体系,综合利用城市各种应急服务资源,统一协调、统一指挥、联合行动。这是保证在突发性事件面前保持快速、有序、高效反应的重要前提。 SARS事件后,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对积极应对突发性事件予以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各种突发性公共卫生、灾害等事件的救助体系不断建立,政府统一协调、部门协同作战、社会全面参与的工作机制得到了加强。不过,从广州“热死人”事件来看,要做到完善的地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