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大山里的“特殊党支部”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05日09:49 人民网

  孙明舜

  在密云的大山深处,活跃着300多个基层党支部,他们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因地制宜,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模范带头作用,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在受到群众赞扬的同时,也赢得了特殊的称谓。

  “绿色党支部”

  石城镇西弯子村是密云水库上游的一个板栗专业村,几年来,村支部带领村民绿化荒山,因地制宜,种植板栗11万棵,人均板栗280棵,依靠发展板栗村民致了富,人均收入由原来的2000多元上升到去年的4950元,村支部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绿色党支部”。

  西弯子村是典型的山区村,大部分为山坡旱地,靠天吃饭,依靠传统农业,农民难致富,但村里也有优势,地理位置正处在燕山板栗带上,土壤、气候特别适合发展板栗,村民又多少有些管理板栗的经验,不利条件是村里原来的近10万棵老板栗树已过了盛果期,急需改造更新,有的村民观念陈旧,认为果树是副业,种果树积极性不高,村党支部解放思想,在群众中广泛宣传,树立“栽书就是栽富”的思想,从94年到现在,带领村民共栽植板栗树11万棵,并对老果树进行了改造。由村支部请来北京农科院的蓝卫宗、曹庆昌两位专家在果树剪枝、树下管理、高枝换优等方面,对村民进行指导,村支部联系有关部门给山上的700多亩果园配上了水,激发了村民种树管树的积极性,全村涌现出了郑伯祥、晁志民等10多个果树大户,年产板栗12万公斤。为了解决板栗销路,村支部几位干部跑迁西、去遵化、到兴隆,使全村的板栗全部卖出。村支部一心为民,受到了密云县委、县政府的表彰,连续几年被评为五好支部标兵村、先进基层党组织。

  “民主党支部”

  不老屯半城子村党支部锐意改革,对村民实行民主化管理,大胆放权,实行村民自治,将电费、水费等六费管理权交群众,实现了村民的自我管理,干部腾出精力来抓发展,被群众称为“民主党支部”。

  “六费”指生活家庭用电、自来水费、路灯维护照明费、农田果园灌溉水电费、村内道路建设费、水井设备管护费。这“六费”都是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也是平日里出问题最多的。多年来,半城子村5个村民小组就没有将这“六费”收齐过,五个村民小组共欠各种帐费20多万元。村干部和村民小组的专设人员从98年后没有领过工资,更别提发展村集体事业了。每到年关,村支书、主任四处躲债。原村支书朱忠瑜说:“那时候就盼着县里开会,开得时间越长越好,能图上几天心静。”针对村政管理的混乱局面,半城子村党支部从问题最多的“六费”入手进行改革,查表、收费全部由村民自己选举可信赖的人担任,村支部不管,村支部管的是宏观,实施的是监督,每度电按国家规定标准收费,农田果园灌溉水电费和水井设备维护费村委会经过严格测算,规定最高收费标准及承担的责任。

  “六费”管理权交给群众后,节约了资金,减少了矛盾。干部省精力,群众都满意,村民和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三年来,不仅还清了所有的欠款,还搞了村镇建设。重新安装了自来水,解决了全村吃水问题;新打六眼井,淘深了六眼井,使2370亩果园全部实现了节水灌溉;村中砌了3500米的花墙并安装了路灯。原村支书朱忠瑜笑着说:过去一到年关忙躲债,现在忙着给群众发钱,这两种忙的性质可大不一样啊!

  “民俗党支部”

  石城镇石塘路村支部借助环境优势,依托农家小院,带领村民发展民俗旅游业,2003年全村民俗收入达到80多万元,占村民总收入的83.7%,被村民形象地称为“民俗村支部”。

  石塘路村现有村民166户,506口人,是密云水库周边村。为保护密云水库这盆净水,土地被淹没,又不能搞大规模的家庭养殖,农民增收困难。村支部一班人,不等不靠,认真分析,依靠地处密云西线旅游黄金地带,京通铁路从村头经过,并设有站台的环境和交通优势,决定发展民俗旅游业。为此,村支部组织村民到遥桥峪和青龙背等民俗村参观学习,请公安、工商、旅游局的专业人士到村里讲解旅游业相关法律和管理知识,加深了村民对民俗旅游的了解。为节省民俗户办理营业执照、健康检查的往返费用,村支部把县工商、防疫部门的工作人员请到村里。有的村民办民俗店房子不够用,干部们又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帮助他们写建房申请、跑审批手续。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民俗业的竞争日趋激烈。面对这个问题,村支部决定主动出击,设立“民俗接待站”,让民俗户直接到火车站迎接游客。村支部书记任克金等村领导多次到北京北站协商,2001年正式成立了“石塘路民俗接待站”,由专人负责。这样,石塘路村的民俗户去接站的时候,就有了“娘家”。渴了喝口水,累了歇歇脚,赶上等游客不能返回的村民,接待站还可以安排住宿,每周村里都有40多人到北京去迎接游客,每次最多可接到1500多人。民俗户的客源有了保障,在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

  随着游客的增多,民俗户的队伍也不断壮大,由最初的三、五户发展到了82户。为了规范管理,扩大影响,2002年5月,在村支部的倡导下,全市首家民俗行业协会“石塘路民俗行业协会”正式成立了。规范的服务,优美的环境,吸引了大批游客到村中吃农家饭、享农家乐。村民孙兆丰一家全年就接待游客2500多人,收入达5万多元。2003年,石塘路村被评为市级民俗旅游专业村。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法文化年精彩纷呈
2003年审计报告
马龙-白兰度病逝
盖茨第9次访华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我国禁产焦油超标香烟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