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使自己的观念成为一面旗帜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05日10:17 南方都市报

  学术

  苏松妹(博士研究生)

  桑塔格的文化批评,最大的意义在于一种预见性。这种预见性,来源于敏锐的感受力与深刻的洞察力,这使她有信心也有能力成为一个现行观点的怀疑者。《反对阐释》译序中说:“她那时34岁,寓居纽约,出入纽约的反文化圈子和前卫艺术家圈子,合力与以莱昂内尔·特里林夫妇为核心的学院派‘高级文化’唱对台戏。”文化保守派致力于审美体系的等级建构,进而形成审美趣味与文化理想的潮流,这本身无可厚非。但内在的意识形态阶层性被掩盖,而以一种普世主义的面貌出现,就不能不引起警惕与质疑。桑塔格的“反对阐释”的号角,是响在大众文化与先锋派艺术的基础之上的。理论的生命力,不仅仅在于理论本身的鲜明与响亮,更在于这种理论有着现实的根基,捕捉到了文化潮流的气味,并能做出精当的描述与预测。

  “这种新感受力必然根植于我们的体验,在人类历史上新出现的那些体验——对极端的社会流动性和身体流动性的体验,对人类所处环境的拥挤不堪(人口和物品都以令人目眩的速度激增)的体验,对所能获得的诸如速度(身体的速度,如乘飞机旅行的情形;画面的速度,如电影中的情形)一类的新感觉的体验,对那种因艺术品的大规模再生产而成为可能的艺术的泛文化观点的体验。”这种描述同时具有抽象概括力与身体的直觉性,表现出一个批评家身上的艺术家气质。这也正是桑塔格的魅力所在:她的感受力与思想力不是互相约束,而是在同一个平面中铺排,形成了畅达清晰的观念。

  在这种“新感受力”的基础上,桑塔格提出了“反对阐释”的方法论。“在一种业已陷入以丧失活力和感受力为代价的智力过度膨胀的古老困境中的文化而言,阐释是智力对艺术的报复。”作为一面旗帜,“反对阐释”能鲜明招展,在具体的实践中,却很难在“阐释”与“描述”中画出一条界线。从这个意义上说,桑塔格进入到一种悖论之中,陷入了一种批评者的身份危机。归根到底,桑塔格还是极其精英的。她在“反对阐释”的同时不断阐释,她在提倡“新感受力”的同时指点着“如何感受”,一个预言者不可避免地成为启蒙者,革命先锋在打破秩序中,又将自己送上了“美国公众的良心”的圣坛。这是不是不变的历史逻辑?

  答案并不能简单地给出。在笔者看来,桑塔格的“新感受力”与“反对阐释”的意义,不是在于削平了差异,达成了平等,而是在旧有的平衡难于维系的语境中,提供了新的平衡方式。这种平衡是弹性的、流动的、更诉诸于直接感受的。虽然这种“直接感受”,也需要教益与培养(既然没有先天的一致,那就必然形成后天的差异)。

  在《反对阐释》之后,上海译文社又相继推出了桑塔格的其他作品,最近出版的一部是《重点所在》。这部文集展现出桑塔格从文学批评、艺术批评到社会文化批评的宽阔视野。在《写作本身:论罗兰·巴特》中,桑塔格对罗兰·巴特有着种种精辟的见解。但是,在充满敬佩的阅读中,我心中忽然生出一点奇怪的疑虑:桑塔格是不是过度清晰了?这种清晰是不是沉迷于自身的亮度,而规避了对象更复杂的质地?桑塔格说:“巴特的世界观显示出不可改变的复杂、自觉、精细和优柔寡断。”也许正是在这些地方,罗兰·巴特拉开了自己与桑塔格的距离。他是一位原创型的理论家,而她是位鉴定型的批评者。作为一个美国人,桑塔格的思想资源是欧洲传统,她理解了,实践着,甚至达到了能“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程度,但她还是身处欧洲思想大师的荫庇之下。尽管如此,桑塔格的批评依旧体现出一种理性的热情、一种丰沛的写作能力,从而使自己的观念成为一面旗帜。

  苏珊·桑塔格文集

  《疾病的隐喻》,[美]桑塔格著,程巍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12月版,15.00元。

  《反对阐释》,[美]苏珊·桑塔格著,程巍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12月版,25.00元。

  《重点所在》,[美]苏珊·桑塔格著,陶洁、黄灿然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5月版,28.00元。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法文化年精彩纷呈
2003年审计报告
马龙-白兰度病逝
盖茨第9次访华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全国治理超限超载行动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