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老北京遭遇的文化尴尬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06日03:37 新京报

  在老北京是否需要“新市民文化”的讨论中,我们无奈地发现一个令人沮丧的事实:当历史将老北京这座古都推向国际化大都市的进程中,她的主脑者———北京人或她的人文精神却悄悄地被拉后了。

  无论是六朝古都还是计划经济所遗留下的老北京文化习俗,都是过去时代的遗迹,我们可以把一些古迹保护下来作为文化遗产供后人瞻仰从而了解历史,但纯粹的复古既没有意义成活率也不高。因此,不顾眼前所面临的翻天覆地的时代变革,一味遥想逝去的好梦,除了不合时宜的别扭,没有任何好处。

  归纳老北京的市民文化,大致可罗列几条:四合院里的文雅知礼和相敬相尊,胡同里的清淡与安逸,长城般仿佛胸怀世界的眼界及口才……曾几何时,这些令多少代北京人骄傲的文化变了味:闲适成了懒惰的代名词,口若悬河成了流于空谈不实干的标志,而他们本来胸怀世界的眼光竟然容纳不了自己的“外地人”同胞。

  其实,笔者现在谈论的北京人所遭遇的文化尴尬,以写京味儿文学著称的老舍早在大半个多世纪前就已经揭示出来了,只不过在那个特定时代里,它给北京人带来的是更深刻的悲剧。在小说《月牙儿》里,母女两代所代表的老北京人在清朝退出历史舞台并随之结束了八旗皇粮岁月的背景下,一旦要靠自己的双手创造新生活便碰了壁,因为她们没有准备生存的技能,没有自我谋生的文化思维。一直到现在,当你放眼北京的一些行业,在脏苦累岗位上坚持的大多是外地人,在节奏紧张、竞争激烈岗位上忙碌的也大多是外地人,一些北京人在“不伺候人”的文化惯力下只能抱怨是外地人抢了自己的饭碗。

  笔者经常在一些场合看见北京人和外地人吵架,北京人这时往往将京骂换成了鄙夷的三个字“外地人”,而外地人这时也往往以“外地人怎么了,北京人有什么了不起”相回应。是的,如果北京人继续保留一种文明谦和的文化性格,同时不失开放宽容与时俱进的胸怀,当北京人就真的会令国人羡慕。否则,除了一张户籍证,就真的没什么了不起。

  北京的城区建设已经从二环扩到了六环,无论喜欢也好,不喜欢也罢,国际化大都市的潮流已滚滚而来,而北京人只有自觉接受外来文化,不断将其为我所用,才能最终摆脱旧市民文化尴尬,同时创造更能为自己带来幸福的新市民文化。

  肖慧明(北京市民)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法文化年精彩纷呈
2003年审计报告
马龙-白兰度病逝
盖茨第9次访华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全国治理超限超载行动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