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新市民文化”需要制度支持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07日02:06 新京报

  北京作为历史名城、皇朝古都,悠悠历史长河赋予她以大气、宽广的心胸,然而市场经济的大潮已如滚滚波涛般汹涌而来。北京的传统文化正面临着新旧涤荡、中外交融的大变局,倡导、塑造“新市民文化”已经势在必行,但文化作为历史积淀的产物,绝不会从天而降,她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必要的制度支持和政府引导。

  我们可以诟病老北京文化中的懒散、封闭、保守,但我们同样可以发现老北京文化中的热情、大度与谦逊等值得欣赏之处,正是这些独特之处构成了北京文化的特色,以其贵族般的色彩对市场经济的竞争文化起着补充作用,为紧张的人际关系提供“润滑剂”。北京文化当中的优秀部分理应成为“新市民文化”的组成部分,并得到继承和发扬光大。

  要培育北京的“新市民文化”,让北京成为国际大都市和全国人民的北京,首先必须要从制度上清除对“外地人”的就业歧视,让“外地人”和“北京人”在一个起跑线上竞争,拆除人为搭建的地域藩篱,为“新市民文化”增添新鲜空气。

  实际上,政府部门出台种种就业上的户籍限制在保护“北京人利益”的同时,也在自觉不自觉地强化着老北京文化,包括其中的懒散、封闭与保守。而要做到这一点,政府部门首先必须从自身做起,逐步打破户籍壁垒,成为倡导、塑造“新市民文化”的先行者。

  要培育“新市民文化”,我们就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文化是内化在人们心中的一种风俗习惯,文化的发展只有在兼收并蓄中才能以最低的代价实现自身的变迁,人为阻碍这种文化的形成或者人为创造一种所谓“新文化”的结果都将事与愿违。因此,笔者认为要在北京形成一种开放的“新市民文化”,外来新文化应尊重老北京人与生俱来的、不可逆转的传统文化,同时老北京人也要以一种包容的、平和的心态看待大量外地人的涌入带来的新鲜空气。在这种多样性的发展当中,各种文化之间相互碰撞,从而建构出符合“新北京”理念的“新市民文化”。

  这种“新市民文化”应该是开放性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对外开放、吐故纳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根本,同样也是北京兴旺发达的根本。要做到开放性,就必须从制度上消除现有的制度壁垒,就必须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同时,“新市民文化”也应该是竞争性的。当北京大踏步向市场经济的现代文明迈进时,她的经济特质要求她必须积极进取,把平等的机会留给本地人和外地人,把追求经济效率作为文化诉求,惟此才能为“新市民文化”注入活力,以旺盛的生命力迎接时代的挑战,并继续被时代赋予更为深刻的内涵。

  我们期待着“新市民文化”的到来,尊重文化的连续性而不守旧,追求文化的创新性而不偏执。这种“新市民文化”以其多样性、开放性、竞争性的姿态一扫昔日旧貌,成为建设新北京的精神动力和支撑力量。

  薛亚波(北京学生)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法文化年精彩纷呈
2003年审计报告
马龙-白兰度病逝
建华企业家课堂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全国治理超限超载行动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青少年教育 网络妈妈
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