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金融审计司司长揭开冯明昌骗贷74亿元内幕(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07日02:32 北京娱乐信报 | ||
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6月23日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审计工作报告时披露:广东佛山民营企业主冯明昌累计从中国工商银行南海支行(下称南海工行)骗取贷款74.21亿元,至审计时尚有余额19.29亿元。经初步核查,银行贷款损失已超过10亿元。 冯明昌到底用了什么手段能骗到如此巨款?这些钱最终进了谁的口袋……近日,审计署金融审计司司长范鹏接受“新华视点”记者独家专访,为我们揭开了冯明昌骗贷74亿元内幕。 调查 南海华光资金流异常 据范鹏介绍,近年来审计署探索运用计算机等现代先进科技提高金融审计水平。广州特派办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商业银行风险审计评价模型”,通过运用该模型对工行广东分行所有电子数据进行全面分析时,发现南海华光装饰板材有限公司贷款风险高度集中且资金流异常。“狐狸尾巴”就这样被发现,这是在2003年三四月间。 经过数月的艰苦工作,审计人员初步摸清了南海华光案的内情。审计署感到事关重大,于当年8月5日向国务院上报了“审计要情”。第二天国务院领导就作出批示,第三天中纪委开始与审计署衔接,第四天中纪委的人赶赴广东现场,第五天对涉嫌者布控。由此,由中纪委牵头,五大部委近200人组成的专案组正式对这起“惊天大案”展开调查。 背景 冯明昌与南海华光 冯明昌本人,在外界看来颇具传奇色彩:小学学历,住房面积不到80平方米,从来都是加班到凌晨4点以后才睡觉,从未去过高档娱乐场所。他还是一个热心公益事业的人。在沙头镇,有他捐赠的以“华光”命名的学校、医院和公园。 南海华光以原南海市沙头镇华光装饰板材厂(1990年成立,注册资本230万元)起家,主要生产胶合板、中纤板、贴面板等。从1996年12月起,南海华光与南海工行建立信贷关系。 南海华光真正发家是在1998年至1999年间。1999年4月,工商银行广东分行同它签订了《银企合作协议》,承诺给予5亿元授信额度,并将其列为该行重点支持企业。 此后南海华光在南海工行贷款余额急剧增加,2001年为16.5亿元,2002年达到17.99亿元。截至审计时,南海华光共欠境内外8家金融机构贷款28.8亿元,其中南海工行贷款19.29亿元,占该行总贷款余额的15.26%。 南海华光留存在银行的资料显示,2002年末,南海华光总资产46.2亿元,净资产19.8亿元,当年销售收入67.6亿元,当年利润7.2亿元,当年已缴纳增值税1.59亿元。 但审计人员从工商、税务部门获取的资料表明,同期南海华光的财务状况远没有这么“辉煌”。真实与虚假间的差距之大令人瞠目:总资产虚增36.43亿元,净资产虚增18.63亿元,当年销售收入虚增64.38亿元,利润虚增7.31亿元,已缴纳增值税虚增1.55亿元。 造假 南海华光骗贷手法多样 范鹏说,南海华光的骗贷手法,让资深审计人员都颇长见识。 手法之一:提供虚假购销合同,虚构进出口贸易额。2002年南海华光以从香港华森公司购进原材料为由,向南海工行申请新增贷款4.09亿元。但根据原南海市外汇管理局提供的进口付汇数据,南海华光2002年进口付汇270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只有2.24亿元,南海华光从中虚构1.85亿元的贸易额。 手法之二:当地国土部门与企业联手造假向银行提供虚假抵押物。经审计,南海华光在南海工行的1723.3亩土地抵押物,只有76亩具有真实合法手续。 手法之三:抵押物严重高估。南海华光在南海工行的土地抵押物普遍高估8倍左右。 审计还发现,南海华光财务管理相当混乱:账证不全,部分关联企业甚至未设任何账簿。 骗贷 成立关联企业贷款洗钱 提到南海华光贷款资金的真正去向,必须提及这家公司的组织架构。“南海华光”其实并不是一个法律意义上的主体,它是对冯明昌成立的一系列关联企业的统称。对于银行,“南海华光”指的是其中三个贷款主体:南海华光装饰板材有限公司、南海粤华装饰板材厂、南海市华泰木业有限公司。 范鹏说,南海华光成立多家关联企业,主要目的实际是为了贷款和洗钱。一方面,通过虚假关联交易任意虚构现金流、虚构销售收入,达到随意编造财务报表以骗取贷款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多家关联企业在各家金融机构开设账户大量提现和公款私存,为将贷款资金非法转移境外提供便利。 “明星企业”骗贷内幕 镇政府出具虚假国土证明 资深审计人员说,多数骗贷大案都是骗子与“受骗者”相互勾结的结果。冯明昌能够骗到74亿元的贷款,也绝非这个“优秀民营企业家”一人之能。 审计署金融审计司司长范鹏指出,拥有“民营企业”之名的南海华光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民企,它的发展与当地政府密切相关。1990年成立的南海市沙头镇华光装饰板材厂,其实是一家集体企业,由沙头镇政府组建。1993年新成立的中外合资企业——南海华光装饰板材有限公司,冯明昌出任总经理,而法人代表、董事长却是沙头镇干部关联发。 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何沙头镇政府有关部门为南海市华光提供包括出具虚假国土证明、出具虚假房地产他项权证等“便利”,却无法解释冯明昌为何与原南海市政府及所属财政局投资公司往来如此密切。 审计发现三个疑点:其一,双方资金往来频繁。对南海华光银行账户抽查发现,2001年至2003年,南海华光与原南海市财政局下属投资公司和资产管理公司的资金往来总额高达11.31亿元。 其二,双方股权债务关系异常。南海华光法人代表冯明昌的配偶卢碧茹是香港上市公司——中国兴业控股有限公司的第二大股东(第一大股东为梁绍辉代表的原南海市财政局),其购买股票的资金来源不明。 其三,双方人员关系复杂。原南海市财政局的前任局长孙伯宽既是“中国兴业”董事会执行主席,又是南海华光所属两家关联企业的总经理;原南海市财政局干部霍栩担任南海华光财务顾问。 财政局捧起了南海华光 据知情人士称,冯明昌与原南海市政府攀上关系,取得一大堆令人炫目的头衔,源于其与原南海市政府及所属官窑镇政府关系密切,而香港上市公司——“中国兴业”的前任股东恰好为原南海市的官窑镇政府。 上世纪90年代初的官窑镇政府,向当地有关部门、单位及社会大量集资,并投入到香港房地产等项目,通过“买壳”还涉足香港的上市公司也即今天的“中国兴业”。由于种种原因,投资项目失败、经营亏损,官窑镇欠下了一大堆债。为了偿还欠广东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债务,官窑镇打算拿“中国兴业”的股权抵债。于是,由原南海市财政局出面,替官窑镇偿还了广东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债务,从此,原南海市财政局成为“中国兴业”的第一大股东。 不巧的是,由于亚洲金融风暴,香港经济出现低迷,原南海市财政局打算做高股价然后在高位脱手的如意算盘落空了。 此后,原南海市财政局四处寻觅能够接替其成为“中国兴业”股东的合适人选,目标最后锁定为南海华光的冯明昌。正是在政企合作下,南海华光成了“明星企业”。当地金融机构纷纷向其“抛绣球”,而南海工行在胜出的同时,也注定了它所付出的代价。 授信审批报告已指出漏洞 早在2000年9月,工商银行广东分行信贷管理处在对南海华光的《统一授信审批报告》中就指出:1.该公司为家族式管理,财务运作不规范,透明度不高,我行对掌握该公司真实财务状况有一定困难;2.该公司贷款真实用途难于监管,贷款回笼存在银行体外循环情况;3.该公司目前在我行系统融资总额高达近10亿元,风险较为集中,而且贷款抵押率为50%,贷款的第二还款来源落实不足。 在这样的警告之下,南海工行仍继续采取种种违规行为:逆程序审批、超权限审批;违规发放流动资金贷款用于股本权益性投资和项目投资;短贷长用,未落实有效抵押;贷后管理严重失职,未按贷款用途监督贷款的使用。 当然,面对银行的“厚爱”,冯明昌是“知恩图报”的,他把一小部分的贷款资金返还给银行作“小金库”,有一部分流入个人腰包。 10亿元贷款去向不明 在这起政府、企业、银行相互勾结的恶性案件中,受害的当然是国家,可谁又是最终的受益者呢? 根据南海华光提供的资料,它在境内7家金融机构取得的28亿元贷款,约6亿元用于正常生产经营,约6.6亿元被挪用作固定资产、土地及股权投资,约5亿元资金通过关联企业互转后转入个人储蓄账户或直接提现并最终转移境外,剩下10亿元巨额资金去向不明。 而据审计初步推算,南海华光在境内的资产不足10亿元,逾20亿元资金不知其踪。 目前,审计工作已基本告一段落,但对于此案幕后主谋的追查仍在进行中,人们拭目以待。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李柯勇 张旭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