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国际化学校摸着石头过河(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07日09:55 新京报
  在本报组织的国际化学校论坛中,专家认为,国际化学校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办学模式和条件、育人标准、本土文化的继承仍是焦点
  在本报举办的论坛中,众多专家会聚一堂,共商国际化学校发展方向。

  如何在强大的竞争对手面前生存并且发展壮大,是每一个民办教育者都一直思索的问题。有先行者看到,民办中小学虽然在权威性方面具有先天的弱势,但也具有公立中小学不可比拟的灵活性。而联合或者引进更为先进的国际教育资源,培养出具有更宽广视野的国际化人才,成为了更多民办中小学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于是,“国际化”逐渐从萌芽走向一种趋势。

  从几年前一些知名中小学率先同国外学校结为友好学校,到今天不少中小学正式打出“国际学校”的大旗,国际化其实早就不是一个新生事物了。但据记者了解,对于到底什么是“国际化学校”,许多人依然并不清楚。定位为“通过国际优质教育资源来培养具有竞争力的实用型人才的学校”就是国际化学校,北京王府学校校长刘煜炎这样为国际化学校做了定义。

  从萌芽发展到一种趋势,国际化学校的出现和发展是市场的要求。培养出具有更宽广视野的国际化人才,成为了更多民办中小学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中心的宗瓦主任认为,国际化学校主要应具有双语教育,课程引进,预科教育等几种模式。但据记者了解,目前的国际化学校更多的仅仅是重点突出双语教育,同时引进一些国外的课程。整个教育模式还并没有从理念上就显现出国际化特色。同时,一些国外课程的引进也没有进行充分的本土化,国外教育模式同国内固有教育模式共存但并未实现融合,国际化学校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

  观点交锋

  条件:多条件促国际化学校成型

  北京发展国际化学校,从现在的条件来看,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必要性:

  第一,经济的全球化和就业的日益国际化,使人才的标准逐渐走向国际的通用标准。目前,这个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

  第二,教育市场的日益开放,国际教育市场的日益融合,国际间生源的流动的便利性,使学生在不同的教育阶段就读不同国家的教育、不同学校的教育日益成为一种可能。这也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要求我们的教育去培养国际通用标准的人才,另一方面也要求我们的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要为生源的国际化流动做必要的知识准备、能力准备。

  第三,北京民办教育的特殊性和特殊的市场环境,使发展国际化的学校成为北京民办学校市场竞争策略的一个重要选择。北京市2003年中小学学校的数目、学校的招生数、学校的再生数、学校的毕业生数、学校的教职工数处于下滑阶段,建设国际化学校对民办中小学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模式:国际化模式在不断创新

  从目前的实践情况来看,国际化学校主要有下面几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是双语教育模式。这个模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能仅仅是代表着国际教育模式的一种比较浅表的层次。但是它又是目前最为普遍的一种模式了,因为它是进一步进行其他模式实践的基础。第二就是引进国际公认的国际化课程体系。

  比如有的学校引进了某些国家和地区的高中课程体系,有的学校引进一些大学的教育模式,比如剑桥的课程体系,澳大利亚的课程体系等等。

  第三种模式就是中外合作办学。不少国际化学校同国外的一些优质教育资源合作开办学校。尤其是一些国外资本同国内的一些公办学校的国际部合作。还有的学校是以国外来华人员子女就读学校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合作模式,开始接收中国学生。

  第四种模式是留学预科班模式。这种模式也是目前被家长们看好的。这一模式有效地解决了留学低龄化和盲目出国,以及出国以后不能很快适应等问题。

  定位:需要资源和目的双重定位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学校都已经选择了国际化道路,而且做得非常不错。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一个问题———教育品质不太优秀。

  国际化的第一个定位———通过和国际上最优秀的资源合作来实现国际化学校的高品质。我们目前的不少学校在走国际化道路的时候,主要是注重手里有哪些社会关系可利用,但没有想过要尽自己最大的可能选择最优秀的国际化教育资源来实现我们的教育。我们的误区就是在国际化当中随遇而安,有了国际化机会就利用,而不是选择,我们应该选择最难的、最高级别的教育资源。

  国际化学校的第二个定位应该是国际化学校的培养目的上的定位。我们认为,国际化学校就是坚定不移地为国际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培养有竞争性实用型的人才。国际化学校应该同西方的教育定位一样,培养的目标应该主要定位在和职业挂钩上,让学生一进校就明白高中教育是有职业方向的,一定要面对市场传授知识。

  育人: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我认为真正的一流的学生是符合国际化的标准的。而学生是否符合国际化标准,主要应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判断。

  第一是能力和特性突出。在我们长期以来的基础教育当中,我们老师和家长一般重视的都是学生的成绩,而这是和国际化有区别的。一流的学生不是成绩好的学生,而是能力和特性突出的学生。

  第二,要有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我们现在培养学生是个人奋斗,包括北大的学生也是这样。而符合国际化标准的学生应该是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的学生,我们必须在今后的国际化教育中重视对孩子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第三,就是熟练掌握外语。现在85%的信息是外文的,我们的学生懂一点,但是很不确定。数理很好,但是最后到大学主要是学外语,如果中学阶段掌握了很多的外语,就会创造一个和国际交流、充分利用国际资源的优势,我主张民办学校抓住这些人才培养的最集中的品质。

  融合:不能抛弃特长盲目引进

  因为我们国家没有发展起来,除了我们自己奋斗以外,一定需要世界的支持。所以,我们的教育需要国际化;但同时中国的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是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的,国际化教育应该坚持中国特色。

  首先,我感觉中国教育要发展,必须冲破我们的传统的东西。中国的基础教育有自己的长处,西方的教育也有其合理性。在目前这种大的环境之下,要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就树立国际意识,必须对孩子进行国际化教育。

  其次,我觉得我们中国的基础教育有它所长、有它所短,而西方教育同样有利有弊,并不是什么都可以直接拿来用的。我认为,绝对不是把外国的所有的东西都照搬过来就是掌握了优质教育资源。中国教育要发展,要提高,应该学习国外的好的东西,也可能进行融合,也可能请西方的教师,也可能引进西方的理念和课程,但是,我们办的一定是中国的学校。

  难题:教师队伍和理念要更新

  我们办国际学校有三个问题很难解决。

  第一就是校长,要办所比较好的国际学校,校长是什么样?至少要有中外文化的底蕴,要有中外教育的经验,要思想开明、开放,否则是很难做的。

  第二,新的思想理念要形成。我们中国有几千年传统的教育,包括以前所熟悉的经验。几十年来,有很多的教育领导到国外学习也是走马观花,要真正学好科学的思想,开拓的思路与冒险精神。

  第三是国际化的管理队伍,办一所国际化的学校,管理队伍是什么样的水平,是什么样的素质,这非常的难找,不是说凑几个人就行。另外就是一流教师队伍的问题,这个教师队伍的文化素质到底如何,我指的不是基础文化,而是中西文化的底蕴有多高,我们的思路是否灵活。所以,难就难在这里。校长、新的理念和管理队伍是非常难找的。

  记者手记

  国际化不能点石成金

  蜂拥而上是国人固有的对待所谓的好东西的态度。只要看到有人实践过了,取得成效了,于是根本不管自身是否合适,反正是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国际化学校也逐渐走向这样的趋势。越来越多的根本就没有实施国际化教育的软硬件条件的学校也纷纷上马,草率地引入某某课程,便率先“国际化”了。

  但实际上国际化这东西并不能够点石成金。同时,国际化的效果也不是立竿见影的。并不是说一个国际课程的引进,一个国际教育模式的实施就能够大幅度提高整个学校的教育质量。所有国际引进的课程和教育模式都首先面临着本土化。而这个过程是在学生的逐渐反馈中慢慢调整的。

  一个民办学校的国际化其实是在一个已经相对科学的管理体系和架构上,一个相对合理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一个已经有着长期的较为成功的教育经验的学校的基础上,通过对优质的教育资源的引进,实现对现有资源的整合和升级的一个过程。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蒋理

  本版摄影/实习记者周晓东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法文化年精彩纷呈
2003年审计报告
马龙-白兰度病逝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欧洲杯落幕 美洲杯
全国治理超限超载行动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青少年教育 网络妈妈
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