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就这样死在医院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08日10:56 贵州都市报

  《没钱?不救!悲惨死去……》,透过这一触目惊心的新闻标题,人们大体上已能明白那是怎样的悲情一幕:7月5日,安龙县农村学生宋光荣骑自行车与县医院的120急救车相撞,因为无力筹钱抢救,在医院过道里躺了几个小时后不治身亡(见7月7日《贵州都市报》)。

  尽管类似的事情在近年来不时见诸报端,但时至今日,这种悲剧又惊人般相似地上演,人们不禁要问:白衣天使们“救死扶伤”,信奉的到底是人道主义还是金钱主义?

  与以往媒体报道的类似事件相比,宋光荣之死尤其让人悲愤的是,第一,撞上宋光荣的车辆本身就是医院的救护车;第二,宋光荣躺在医院的过道里,“脚上不断地流血”(宋光荣父亲语),可以说,宋光荣的血是一滴滴流干的。

  或许,“急救中心”也有他们的“苦衷”:院里严格的规定、奖罚分明的制度、科室内部权限、医生本人职责……总而言之,患者入院,那是有一整套严密的程序的,少一个环节都不行。而入院费用的缴纳,恰好就是所有环节的核心所在。能够想象的是,于“钱”而言,院方的理由无可厚非:借资购置设备、除政府拨款外职工还要自找部分工资、患者无力承担的费用由谁来支付、一旦“逃院”损失由谁来捡,等等。一句话,医院有应负的“责任”,患者也要有“义务”才行。如此一来,安龙县医院墙壁上“以热忱、周到的服务换来患者康复和笑靥,让生命之树常青”的标语,总算让人找到了出处:那“笑靥”委实要支付足够的费用方能换取,不然,生命之树只好任其“枯萎”。如果“救死扶伤”的背后,必须有金钱的支撑,那么,镀了金的“人道主义”就会比玻璃还脆,一触即碎,那一地的碎玻璃渣子,折射的只能是对生命的冷漠。

  一条鲜活的生命就此消逝。我们大可想象得出的是,宋光荣的父母四处借不到钱时是怎样的焦虑、向院方求情遭拒时是怎样的悲愤、眼睁睁看着儿子离去时是怎样的痛苦与无助……还有,宋光荣躺在过道的几个小时里,又是怎样的挣扎、恐惧和绝望。我只想说的是,人的生命毕竟是最为宝贵的,在以后的时间里,如果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村群众)的生命受到严重威胁时,我们的“急救中心”、有关部门能不能突破一下刻板的“程序”,先救救生命之“急”呢?

  就在事情还没有了结时,传来了一个叫人难以释怀的消息:安龙县医院或许已经认识到自身的一些“失误”,也可能由于多方施加的“压力”,已承诺拿出“几万元”与宋光荣一家进行“私了”,补助乎?赔偿乎?一条本来可以挽救的生命,在区区几万块钱面前,当真就能划上等号吗?

  作者:师前 来源:贵州都市报


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中法文化年精彩纷呈
2003年审计报告
聚焦航班延误补偿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欧洲杯落幕 美洲杯
全国治理超限超载行动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青少年教育 网络妈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