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央视《每周质量报告》究竟遇到了什么压力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08日11:08 人民网

  网友:徐迅雷

  7月4日中午,我照例收看CCTV新闻频道的《每周质量报告》。又是“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看来“共同打造有质量的生活”已经打造成功了:上周是“揭密”奶粉生产销售过程,标题的噱头过去,暗访的手段到来,只是内容已经成了某两个奶粉品牌的“令人非常放心的生产过程”;这回折腾的是“肉鸡加工全接触”,采访了一家鸡肉产品加工企业,从头到尾好得一塌糊涂,完了还有专家的解读:放心肉鸡放心选购!如此这般,那么对于标题里的“全接触”,观众同志们最好都理解成“全中国”的“肉鸡加工”他们都“接触”过了,今后你们就放一百个心吃去吧。

  我相信央视的《每周质量报告》已经遇到了空前的压力。我想到了央视的老名牌《焦点访谈》,走过十年艰辛路之后,他们回首“曝光率”曾经的直线下降,总结了外来的强大压力。《每周质量报告》注定逃不出这样的“压力怪圈”。我不相信《每周质量报告》的制作班子心甘情愿地去制作这样的几乎毫无意义的“正面报道”。那么,《每周质量报告》究竟遇到了什么压力?压力究竟来自哪里?

  是“那头”吗?那头是指曝光对象以及他们的上级、责任人。这期节目的最后是这样安排的:“记者采访期间看到,当地工商、质监等监管部门还定期进入加工企业和销售市场,通过实施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对进入销售环节的产品进行全程监管,对不具备准入资格的食品加工企业一律清出市场,正规的生产企业对这样的监管十分欢迎。”尽管那工商、质监人员下车的镜头一看就是“摆拍”的。

  是“下头”吗?下头是指广大观众。难道广大观众周周看曝光的危险食品,受不了了,抗议了,收视率下降了?尽管观众的确会说“天哪,没什么东西敢吃了”,但似乎还没看到什么观众因为每期揭露的食品安全问题,自个就去绝食了。

  是“里头”吗?里头是指央视内部,如果没有外来的压力,那么大概是“内压”太大了,自己慌了神了,自己也拍怕了、看怕了、审怕了、播怕了,必须来点“以正压邪”了。

  就在7月4日这天,我看到的一篇报道说:“北京市市长王岐山在3日召开的北京市食品安全工作会议上说,食品安全工作关系到群众的生命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怎么强调都不过分,怎么抓都不为过。一定要实事求是地估计首都食品安全形势,对首都食品安全工作成绩不可高估。”食品安全怎么强调都不为过!这才是一个有良知、负责任的市长实事求是的话!那么,偌大一个中国,央视每周跑一个地方找一种食品存在的问题做个“报告”,就是“过”了吗?难道真有人会说:《每周质量报告》就报告问题,是以偏盖全、是别有用心、是严重歪曲、是制造“食品恐怖主义”?听听王岐山市长对于监督的态度吧,他说,欢迎新闻舆论和人大、政协等社会各界监督首都食品安全隐患;要抓住食品安全典型案件,必要时与新闻媒体配合,依法予以查处和进行曝光。

  但是,如果央视的《每周质量报告》扛不住“压力”,自己倒被莫名其妙地“查处”了,那会是什么情形?你还别说,我还真的一度听说该栏目要关闭了,后来发现还继续开着。但是,如果都是这样的“开”法,央视这个名牌栏目也就快要倒掉了。想当年鲁迅论雷峰塔的倒掉的时候,是欢欣鼓舞的;如果央视的《每周质量报告》倒掉的话,当然也会有人欢欣鼓舞,除了制假贩假的厂商,还有对打击假冒伪劣负有责任的官员。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法文化年精彩纷呈
2003年审计报告
聚焦航班延误补偿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欧洲杯落幕 美洲杯
全国治理超限超载行动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青少年教育 网络妈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