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独立董事和被“豢养”的经济学家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09日08:52 湖南在线-三湘都市报

  近来,舆论兴起了对“独立董事”的质疑和对经济学家“公共良心”的讨论。其实,早在今年年初,《望东方周刊》就曾发表文章,公开质疑吴敬琏、张维迎等中国知名经济学家背后是否存在“利益集团”。面对媒体的指责和追问,近日,被媒体称为“最有良心的经济学家”的吴敬琏公开回应媒体:经济学界确实存在这种情况,但不能把板子打在所有经济学家的屁股上(《中国青年报》7月7日)。

  经济学家凭借自己的身份和名望,以发表文章和谈话的方式影响公共决策或股市预期,为背后的利益集团代言。这种现象即使真是发生在少部分经济学人士身上,也并不意味着其他经济学家可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经济学界按道理来说也属一门行业,是行业就应该有行业自律。面对这种经济学家昧着良心为企业代言等等诸如此类的情况,首先应该反思的不仅仅是违反行业底线的个人,更应该反思的是整个经济学界。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板子打在所有经济学家屁股上,虽然有点冤,但还不是一件坏事。

  与经济学家利用自己的身份为企业代言相联系的,是一项在中国刚刚起步的“独立董事”制度。“独立董事”是为了弥补公司治理机构“一股独大”的缺陷和防止内部人控制而出台的。按照《现代汉语辞典》的解释:董者,监督管理也。独立董事,首先是必须要“董”其事,然后才能谈得上“独立”与否。现在的情况却是这样的:独立董事不仅仅没有独立,反而成了他们各自老板的利益代言人,更谈不上尽其监督管理的职责了。一些经济学家一边大力鼓吹独立董事有助于决策公正化,一边却又拿着大股东的钱,为他们的利益摇旗呐喊,借助自己的影响力错误引导公众预期。中国政法大学杨帆教授就这么评价当前的“独立董事”制度:“‘独立董事’没有实际作用,只是为了加强企业家和经济学家的联盟!”

  笔者以为,独立董事成了“花瓶”倒也好说,花瓶之说,也就是赏心悦目罢了。但一旦那些知名的经济学家成了老板们豢养的私家犬,时不时地出来为主人叫吠几声,引得人心惶惶,我想,这样的“独董”就难说了。因此,与其不断地要求经济学家自己重塑公共良心,还不如认真反思当前的这种企业与经济学家的互动机制。独立董事只是一种方法,如果没有约束机制和激励制度的跟进,就势必成了“聋子的耳朵”。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法文化年精彩纷呈
2003年审计报告
聚焦航班延误补偿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欧洲杯落幕 美洲杯
全国治理超限超载行动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青少年教育 网络妈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