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美澳签署“星球大战”协议 目前,已有韩、日、英以及以色列等国加入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09日08:53 南方日报

  据澳大利亚媒体8日披露,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7日在五角大楼会晤了澳大利亚国防部长罗伯特·希尔。双方签订了一份谅解备忘录,准备联合研制与测试弹道导弹防御系统。

  签署这一条约的两国代表还为此发表了联合声明,告知世界美澳两国从此将联手打造这个造成地区局势紧张的防御系统。

  澳政府态度异常积极

  在一份共同发表的联合声明中,两国都表示他们对能运载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弹道导弹扩散深切关注。在这一基础上,它们决定共同合作建设一个完备的防御系统。

  该协议有效期为25年。在签署协议后,澳大利亚就正式加入了美国的弹道导弹防御计划,并将参与新型的弹道导弹早期预警雷达的开发和测试工作。

  澳大利亚国防部长希尔在记者招待会上解释说,政府有责任对当前的威胁采取应对措施,对未来潜在的威胁未雨绸缪。因此,经过考虑澳大利亚政府最终选择了这一计划。

  澳大利亚政府方面还认为,即便它当前没有面临远程武器的威胁,它还是需要寻求自我保护的途径。澳大利亚总理霍华德曾在今年年初表示说,如果澳大利亚不加入这个体系的话,将是政府的失职。

  该系统已有数国参加

  美国军方人士透露说,五角大楼计划发展海上拦截装置,给飞机安装激光系统,并开发太空火箭发射。这个防御体系的一部分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在阿拉斯加部署。发展导弹防御系统预计将在未来五年内耗费资金500亿美元。

  美国总统布什把发展导弹防御体系作为2001年纽约和华盛顿恐怖袭击之后,政府的一个首要任务。目前已经加入发展这个体系的国家包括韩国、日本、英国和以色列,现在又多了澳大利亚。这个体系最终将能够通过先进的雷达系统追踪,并摧毁来犯的弹道导弹。

  为了对付朝鲜核威胁?

  据军事专家分析,这个导弹防御体系被认为是美国应对朝鲜核威胁的有效方式。朝鲜被认为是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盟友的一个主要威胁,因为朝鲜拥有远程导弹,还被怀疑拥有核武器。

  不过,澳大利亚在野的工党与民主党反对政府的这一决定。他们认为,发展这样一个体系会对该国的亚太地区近邻造成不稳定因素。一些分析人士认为,美国的弹道导弹防御计划是以前“星球大战”计划的翻版,耗资巨大而不切实际。

  与此同时,澳大利亚的另一个邻国印度尼西亚也曾经表示过关注,认为对话和外交才是更有效的途径,而不是发展新的武器系统。

  在目前,这个体系的研发尚处于初期阶段。因此,许多批评人士对其投入和功效表示怀疑。

  但希尔6日说,不应当低估科技进步的力量。他说:“新技术已经表明,现在有可能防御来袭的弹道导弹。而在过去,这不可想像。所以,为什么不利用这(些技术)?……从澳大利亚的角度来看,我们要放眼未来。目前我们还没有面临以我们为目标的弹道导弹威胁,但终有一天我们将面临这种威胁。”林晶

  日美明年联合试验拦截导弹

  据新华网东京7月8日电 据《读卖新闻》报道,日美两国政府7日决定,2005年度(2005年4月至2006年3月)双方将在夏威夷海域共同进行用导弹击落目标导弹的导弹拦截试验。

  日本防卫厅将在明年预算概算中增加相关经费。两国政府将通过多次开展这一试验,研发能够击落朝鲜弹道导弹的导弹拦截技术。

  日美两国政府1998年曾就共同开展导弹技术研究问题达成协议。目前双方正在设计和试制可以“识别、跟踪目标的红外线制导系统”、可以“在空气摩擦中保护迎击导弹前端的弹头”、“相当于三级火箭中间部分的‘第二级火箭发动机’”、“撞击目标时产生强烈破坏作用的动力弹头”等部件。

  计划明年度的试验将进行两次:一次是不使用目标弹的迎击导弹的飞行,一次是拦击从太平洋马绍尔群岛发射的目标导弹的拦截。

  图:

  7日,澳大利亚国防部长罗伯特·希尔(前左)、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前右)、澳大利亚外交部长亚历山大·唐纳(后左)、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后右)在美国华盛顿签署一项美澳导弹共同防御协议。 新华社发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法文化年精彩纷呈
2003年审计报告
聚焦航班延误补偿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欧洲杯落幕 美洲杯
全国治理超限超载行动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青少年教育 网络妈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