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来信/来论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09日09:17 南方都市报

  航班延误可否引入保险机制

  关于民航航班延误补偿问题上的是是非非,大众的讨论异常地激烈,最终仍然没有一个让各方利益均衡的定论。而在出台的措施中,大众尤其关注的焦点是“航班延误原因的认定”,以及“航班延误几个小时”。

  但我们是否可以暂时将这些问题通通打包,引入“保险”,一个外力来解决呢?比如设立一项“航班延误险”,即发生延误由保险公司这个“外力”来解开这个“结”。其中保险费埋单的问题有两种解决的方式:一、由航空公司埋单;二、由航空公司和旅客共同埋单,到底选哪种方式可通过听证会来决定。至于赔偿金额及这种方式是否可行的问题,则需要保险、民航、旅客,及相关如政府、法律专家、社会学专家等等共同来探讨。粟道中

  公车改革需讲求“妥协”策略

  在近来关于公车改革的争论中,时评作者多对公车改革货币化质疑。也就是说,公车改革中的行政成本以货币津贴的形式进入个人收入,是否会引发各种社会矛盾,或者会加剧当前不公平的社会收入呢?笔者认为,公车改革的货币化是必然的改革发展需要,是改革必然要付出的代价,我们必须用现实的目光认真面对。

  在目前公车改革措施中,既得利益者既是公车改革的最大支持者,也可能是公车改革的最大阻碍者。如果没有他们支持,公车改革虽然可能在舆论监督下硬性实施,但可能导致改革消耗的行政成本大大超过前者,导致改革失败几率大大超过前者。在某种程度上,以货币的形式对于公车改革实行补贴,确实是对于既得利益者的妥协和退让。但其实质,都是对于既得利益者支持改革的相应补偿。

  不对公务员进行补贴而实行公车改革,虽说是保持了绝对公平,但却可能使改革无法顺利推进。而如果在坚持公车改革的同时,保持必要的政策灵活性,用一定的牺牲换来公车改革的顺利推进,同时逐渐减除腐败的空间,这种改革策略带来的利弊孰大孰小显而易见。

  仅要求其刚性的改革,而不讲求改革的弹性,往往会导致改革的失败或者挫折。改革必须在达到最终目标的同时,讲求政策实施的艺术。童铁丁

  奥运金牌的本位回归

  国家体育总局的一番辩解,引来如潮质疑。媒体纷纷指出体育总局把审计事务与奥运备战相联系极不妥当,如南方都市报的《“为国争光”也不能突破辩论规则》、《继续问责就拿不来金牌了吗?》和人民网的《国家体育总局“答问”之理由站得住脚吗?》等等,皆饱含“法治大于金牌”、“国法重于奥运”的价值观念,读后令人欣喜!

  “宁要奥运的颗粒无收,不要法治的一团浆糊”,这种观念在若干年前甚至几年前都是难以想象的。我们曾经把金牌看得那么重,看得那么压倒一切。似乎金牌就代表了强大,金牌就能带来幸福。而法治,也曾被我们视若无睹。轻重倒置、观念错位,幸福观的偏离和扭曲,没有人觉得有什么不对。

  而不知不觉中,时代与观念同在演变。金牌与奥运,特别是前者,越来越向竞技体育的本位回归,一些过度和不恰当的价值渐渐不再依附其上。而法治的价值,正随着全民性不懈的努力,在我们的价值与幸福的观念体系中的位置不断上升。

  随着人的权利意识的萌发、法治与公正诉求的觉醒,我们的幸福观正慢慢变得丰满和健康,我们对幸福的涵义越来越有完整的感知。 端木

  “职称评审社会化” 提升人才环境

  据《京华时报》7月8日报道,北京市人事局就2004年度职称评审工作发布通知,工程、经济、会计、审计、统计、翻译、工艺美术、艺术、体育教练员等9个系列的高级职称试行社会化评审。

  职称评审制度的改革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一段时间以来,各种有利于职称改革的措施不断出台。而笔者觉得,职称评审试行社会化是其中传达出的最令人鼓舞的声音。

  从社会化评审的规定中可以看出,职称评审的准入门槛降低了,而评选的难度却增加了。因为,置于公开透明位置上的社会化职称评审,每个参评人的德能勤绩已经摆在了桌面上,使得那些暗箱操作的行为再也没有了市场。一个专业技术人员究竟能不能评上职称那就全靠真格的了。

  应该看到,职称评审之所以令许多人为之孜孜以求,其实是因为通过职称来证实自己的价值只是参评人追求的一个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职称与工资、福利、住房等许多问题挂钩。所以,在职称的评审中,由于一些利益的驱动,一些不正常的评审现象就自然地滋生出来。因此,让职称评审走向社会化,可以有效地促进职称评审工作的公开化、透明化,让整个评审过程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可以说,这也是现代民主管理思想在职称评审中一次具体的体现。

  事实上,职称评审的社会化还由于比较多地剔除了狭隘的部门及单位意识,可以真正评选出符合相应职称要求的专业技术人员。同时更能形成一种专业技术人员良性的竞争事态,从而促进各个相关行业的工作迈向更高的阶梯,而且能够切实做到职称与各种福利待遇名副其实,体现出当代中国社会阶段的分配思想。我想,这也是职称评选目的中的应有之义。

  由于职称代表着对一个人工作能力等各方面的认可,说得上是激励技术人员努力工作的一剂催化剂。因此,积极完善地形成一个良性的职称评审体系,对于在全社会中形成崇尚知识、崇尚能力的比、学、赶、帮、超的工作与学习氛围,肯定会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从产生的效果来看,职称评审社会化也是提升人才软环境的必然要求。

  孙广勋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法文化年精彩纷呈
2003年审计报告
聚焦航班延误补偿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欧洲杯落幕 美洲杯
全国治理超限超载行动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青少年教育 网络妈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