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天龙屯堡纪游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09日09:42 贵州日报

  事先不知去何处,友人驱车将我带到一个名叫天龙屯堡的地方。那天下着细雨,从车里出来,顿时感到了一阵寒意。黔中素有“下雨当过冬”之说,果不其然,我只能后悔少穿了衣服。

  同行的朋友兴致很高,拉着我跑到大门一侧,指着墙上的一块碑文说:你仔细看看。碑文是一首七绝诗:应天策马驰黔中,戍边息戈重商农。烽烟远逝屯堡韵,千载犹存大明风。诗文的内容是说,一支军队受皇帝之命来到贵州,战事结束以后务农经商,尾句说出这是发生在明代的事情。学过历史的人大概都知道,明朝江山初定,已降附大明王朝的元梁王把匝刺瓦尔密在云贵举起叛旗。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十四年(1381年)调30万大军征南,历时两年余将叛乱镇压下去,史称“太祖平滇”。显然,天龙屯堡与此战事有关,或者说天龙屯堡始建于那个年代,用于屯兵作战。

  进大门迎面便是山,山十分陡峭,路只能容两人同行,山道盘旋,越往上弯越多,立即使人联想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待转过一个弯来,眼前竟然是一片平坦的空地,脚踏地上,体悬山外,低头惟见断壁千丈,令我惊叹不已。导游告诉我们,这是望台,贴山壁挑搭出去,是为了视线不受阻挡,可以随时观察来犯之敌。

  登高临风,风呼如吼,隐约间,似可闻金戈铁马战鼓声声,历史的烟云扑面而来。

  屯堡经历了明清两代的战火,屯堡的最高一层,据说是吴三桂的指挥部和住所,他曾在此驻扎,后由黔入滇,当上了云南王。著名作家叶辛揣摸这段历史,撰文分析推论,吴三桂的小妾、江南名妓陈圆圆,最后流落并死葬于黔中(文章连载于上海《新民晚报》)。

  作为历史的见证,屯堡默立了数百年,也延续了数百年。当时调北征南的将士们,多为江淮人,他们的后代至今仍然生活在屯堡下的村寨里。我们步入天龙镇,踏在青砖铺成的街道上,顷刻就会感觉到仿佛置身于某个江南小镇,看到的都是那么面熟眼热。一条由山上流下来的小溪与镇街平行,仿佛依河而建的江南水乡,河上架有拱型小桥,流水潺潺,意韵悠远。屯堡四合院明显带有江淮特征,家家户户的门窗上刻有各种图案的木雕。相同建筑风格的住宅连成一片,几乎每个院落都植有花草,营造出的环境,明显带有传统江淮文化氛围。尤其是路边的那口老井,两级台阶,一道矮矮的井围,活脱就是从江南搬来。

  对于这种现象,民俗民风研究者认为,这与屯堡的军事性质有关。最早的屯堡人是军队,他们因作战入黔。后代的屯堡人是客居,与当地人比较,是绝大多数中的少数。为了不受侵犯,为了生存下去,他们惟有保持军队的性质,内部团结一致对外。这样就在客观上限制了与外界的接触和联系。此外,从主观而言,他们不愿被同化,或许也是一种原因。

  被称为中国戏剧活化石的地戏,至今尚未发现始于何时何地,但地戏却于屯堡人的生活共生互存了数百年。地戏的剧目大多宣扬忠君爱国思想,蕴含着屯堡人的江淮文化传统。更特别的是,屯堡地戏不演文戏只演武戏,充分体现了屯堡人亦兵亦农的军旅特点。如果没有亲眼目睹一场地戏,实在是一大憾事。好在伴我同行的友人作了安排,热情的屯堡人为我们表演《穆桂英挂帅》。地戏演员着戏装戴面具,说唱念打,发音高亢激扬,舞姿灵活刚健,伴有金鼓齐鸣,场面热烈感人。不难想见,当时的屯堡人以地戏自娱,以地戏为精神寄托,更以地戏凝聚力量,得已代代相传。

  历史上的“调北征南”,造就了一大批杰出人才。安徽合肥人吴复时任怀远将军,征南平乱,战功卓著,后被追封为黔国公。同为安徽人的焦琴,远征云贵,时任威清卫(今清镇)指挥。再如顾成、黄绂、周瑛、叶增光等等,都是“调北征南”的江淮籍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革命先驱王若飞,也是“调北征南”的后代。王若飞祖籍江南应天府,其始祖王二天征南入黔,历经百战,建立功勋,后代都在安顺一带居住生活。屯堡人的后代中,还有不少著名人士,如陈怀珍、韩文源等。屯堡人才辈出,根本是重视文化教育。从尚存的天龙学堂看,宽畅的庭院式布局,二层楼房的校舍,这在当时是很难得的,就说明了这一点。

  作为旅游观光来到天龙屯堡,我感受到一份历史的浓缩和凝重。如今的屯堡是开放的屯堡,如今的屯堡人同样享受到改革的成果。以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取胜的天龙屯堡,无疑是旅游度假的好去处。

  作者:顾雄 来源:贵州日报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法文化年精彩纷呈
2003年审计报告
聚焦航班延误补偿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欧洲杯落幕 美洲杯
全国治理超限超载行动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青少年教育 网络妈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