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我们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时评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09日09:47 人民网

  面对模糊而壮观的东西,人总会涌起一种改造和灌输的冲动。

  每次白天坐火车,看着窗外飞逝而过的青山、农田、河流和披洒在这片苍茫大地上的夕阳,心中总会涌起一阵壮阔的豪情:这世界是多么美丽啊!在流动中,这种豪情会被磅礴的视觉效果膨胀得无以复加,兴奋起来不禁浮想联翩:生活在其间将会是多么幸福的事啊!

  终于有一次,我从火车上走下来,走进了那片向往的土地。从脚接触到黄土地那一瞬起,我的兴奋和浮想联翩逐渐开始蒸发:青山变成了荒山,农田里的庄稼稀稀落落,河流里飘浮着脏脏的东西,太阳烤得我口干舌燥汗流浃背。进一步的跋涉,我了解到这个地方很穷,穷到什么程度呢?有一家子大大小小有9口人,可只有两条能穿出去见人的裤子,每天9个人中轮流有两个人穿着那仅有的两条裤子外出乞讨,支撑一家人全天的饭食。

  看到这些东西后,我的豪情已经不知道蒸发到哪里去了。

  为什么在火车上跟下了火车看大山会有完全不同的感觉呢?因为在火车上看到的是模糊而壮观的东西,在流动中你可以在上面嫁接上你许多田园诗般的美丽图景。而下了火车,你接触到了生存的细节,细节是非常严肃的东西,容不得半点虚幻的嫁接和浪漫的狂想。

  令人沮丧的是,细节恰恰又是最真实的生活。

  写时事评论的人很容易陷入这种“火车幻象”中:触摸不到生活的细节,用理想化的东西偷换现实。

  写时评与记者写新闻不一样,记者是必须到现场采访以触摸事件细节然后才能写出新闻稿件的。而写时评呢,只要翻翻几家报纸的新闻版,或电脑上打开当天的新闻网页浏览浏览,看到有感觉的东西就可以泡制一篇——时评的这种已趋常规化的创作流程很容易让作者“像坐在火车上看窗外一样”评论现实问题:在朦胧中忽略事件真实的细节,在宏观中误读活生生的现实。

  毕竟,在这种流程中展现在时评作者面前的只可能是朦胧的现实,是缺乏细节的现实。

  从这个角度看,更多的时事评论指向的对象并非社会真实的事件和现象,而仅仅是“记者新闻里有关事实的信息”。在这种评论逻辑的主宰下,很多所谓的时评不过是作者把一些理想化的、众所周知的、自视甚高的、媚众的价值判断往一些报道事件的“框”中装。

  可现实是不是这样的呢?生活的细节和细节中每个人的正义就这样被朦胧的、理想化的价值判断所化约了。

  所在的城市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个城管在一次检查中没收了一个西瓜贩的西瓜,西瓜贩想要回西瓜,城管不给,双方就发生了争执,在争执中西瓜贩用西瓜刀捅死了城管,据报道称,这个城管来自贫穷的农村。事件发生后,这个城市所有的评论都把批评指向了那个杀了人的“残忍”西瓜贩——朦胧地看,这些评论都非常的有力,非常的正义,非常的有理。

  可是,我们有没有考虑到西瓜贩处境这个细节呢?据后来深入的调查,西瓜贩为什么会杀死城管呢?他来自山东一个非常穷的山区,家里穷得什么都没有,自己又没有一技之长,生存很难维持下去。最后他孤注一掷把“全部家产”都变卖了来到这个城市,然后用变卖家产的钱换了一车西瓜,于是,他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这车西瓜上了。所以当城管没收他这车西瓜的时候,他跪下来苦苦哀求,乞望能要回他的西瓜,可城管没有,于是他所有的希望——生存、发展、赚钱养家——都随着城管的拒绝而破灭了,还有什么比绝望更彻骨寒心?于是他用毁灭的手段宣泄出自己的绝望。

  最后他因故意杀人被判死刑。

  当我们听完这个故事完整的情节后,谁还能判断出这起杀人案中的对错是非?秩序、法治、道德、人性、生命、发展、存在、尊严,有哪一个命题的价值判断能说清楚这个案件中法理与人情。当我们朦胧而宏观地把整个事件看作是一起简单的杀人案的话,作出判断是太容易了,而实际上对其中的每一细节进行琢磨都会是那么耐人寻味。

  在雾里看花的朦胧与宏大中,时评家们习惯用“最好的东西”的东西来嫁接新闻事实,而从生活的细节看整个社会,我们的社会需要的恰恰是“次好”的东西。

  在我工作和学习的大楼旁有一条小巷,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这条小巷的拐角处就热闹起来。几张矮凳,几斤木炭,另加一副铁皮做成的烤架,烧烤的生意就此开张,工作了一天的人们到这儿吃几串烧羊肉,磕斤把盐煮花生,喝点儿啤酒,于是烟熏火燎,人声鼎沸,其乐融融,很是热闹。

  可这属于乱摆乱卖,占道经营,有违城市管理条例,所以拐角处的热闹与和谐就会常常因为突突突袭来城管执法人员而遭到破坏,但每次城管的车一开走,这里的热闹又会恢复。笔者常在那里吃羊肉串喝啤酒,小摊老板告诉笔者:在长时间的“配合”中,他们已经和城管形成了一种默契——城管的车一来,他们就扔下烤架(价值5元左右)收拾家什作鸟兽散去,城管然后将战利品烤架收走,等走远了他们又拿出备用烤架继续开张,第二天他们会找个时间花5元钱从城管那里把烤架买回来,等待晚上城管继续收缴。

  当然了,这城管还有大小之分,“小城管”来时拿个烤架就完事,“大城管”就不一样了,不仅是烤架留下,什么烤肉啊,凳子啊,都得留下,这不就是5元的问题了,不过“大城管”清查的频率比较低。烧烤老板说:如果“大城管”像“小城管”一样每晚光临,赔的跟赚的比就不划算,生意早就做不成了。

  我从这拐角里城管与烧烤摊主的默契中解读到一种“次好”的东西:如果城管把“最好的城市秩序”当作追求的价值,那烧烤摊主就无法谋生;如果烧烤摊主把“最大的利润”当作不退让的原则,那城管就不乐意了——在对拐角处这个细节的观照中我们才能领悟到“次好”的魅力。

  于是,我深刻地领悟到柏克在《法国大革命》中这句话的神韵:在民主社会,享乐将不会过分,而福利将大为普及;科学将不会特别突出,而无知将大为减少;情感将不会过于执拗,而行为将更加稳健;虽然还会有不良行为,但犯罪行为将大为减少。即使没有狂热的激情和虔诚的信仰,教育和经验有时也会使公民英勇献身和付出巨大的牺牲。

  什么是“不会过分”,什么是“不会突出”,而什么又是“不过于执拗”,这就是“次好”的东西。

  有济于世的时评,只有那些在细节的观照中倡导“次好”价值的时评。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法文化年精彩纷呈
2003年审计报告
聚焦航班延误补偿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欧洲杯落幕 美洲杯
全国治理超限超载行动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青少年教育 网络妈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