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樱桃沟)消逝了的历史名泉迎来第二春(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09日09:51 新京报
  我们不得不需要“自然建筑”

  编者按在香山七十二泉中,樱桃沟水源头是为数不多仍有水流的山泉,但很少有人知道,现在的山泉其实是人造的产物,两年前,植物园通过引水回灌工程才让本已干涸的泉水重现生机。

  汩汩清泉造就的清幽之地自古就受到文人贤士的青睐,樱桃沟中众多的文物古迹也验证了这一说法。据说曹雪芹晚年的时候也经常在此盘桓,并突发灵感,最终成就了一段书中的“木石姻缘”。

  去樱桃沟之前,其实早就有心理准备,没指望真能看到樱桃,也没指望能用水源头的泉水洗一把脸。因为北京有太多地方逐渐变得离她们极其写实的地名、离自然越来越远。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比如双榆树。现在的双榆树有的是商店、菜场、银行、邮电局和星级宾馆,但要找榆树的影子,则成了奢望。作家洪烛在《北京地图》里写道:“我常搭乘的302汽车沿线,有这么一站……这个地名所蕴含的村野之气总使我怦然心动,我下意识地把头伸向窗外,只看见马路牙子上孤零零的水泥站牌,并没有两棵榆树勾肩搭背站在村口呼朋引伴———便仿佛受到善意的欺骗”。

  同样,有着千年历史的双清泉已经不再水流涌动,现在只能像一位老人一样挤出几滴浊泪,延续着千年名泉一丝孱弱的血脉。曾经被称为大运河源头的白浮泉情况更糟,我们在昌平的时候如今只能看到形如“九个干枯的水龙头”的惨状。

  如一位国外的学者所说的:当人类砍倒第一棵树的时候,文明开始了;而当人类砍倒最后一棵树的时候,文明结束了。还好,我们的“树”还没有被全部“砍倒”,我们当中还有一些先行者已经开始着手“放下砍刀,拿起铁锹”了。

  上个世纪,水源头也曾遭遇了干涸的窘境,按植物园副园长程炜的话说,“樱桃沟变成了乱石冈”,面对这一问题,樱桃沟的管理方2002年在樱桃沟做了水系工程,实施了对自然的善意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又恢复了当初这一区域环境的原貌,让樱桃沟这处西山的自然名胜得以重生。

  樱桃沟的措施在技术上说是水利工程,可是从城市文化、人与自然的层面上来探讨这个问题,不难发现,它更是一种“自然建筑”———把正在被损害、正在灰飞烟灭的自然环境用现代技术尽可能地留住,其意义正如美国著名建筑评论家戈德伯格说的,“虽不是一栋建筑物,却是最伟大的建筑。”

  说起自然建筑,不得不提纽约中央公园。纽约中央公园堪称世界城市史上的第一“自然建筑”典范。当我们仔细审视纽约整个城市结构时,我们会发现,相对于纽约这个建筑、人流稠密的大都市,其中央公园就像是这个城市一个巨大的“活眼”。

  在北京,类似的“自然建筑”也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樱桃沟中泉水潺潺、绿树成荫的“人工景致”每周都会吸引很多游人携家带口的来此休闲、度假,看着小孩子在溪水绿树中开心地玩闹,你又怎能否认这是一种童趣和“自然”的融洽相处?

  来到此地的游人或许有些知道樱桃沟的“人造”经历,有些可能并不了解,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需要对自然怀着感恩之心,对于能给我们带来“情趣”的技术,我们应该同样抱有感激之心———因为我们别无选择。
泉水流到公园的时候被加工成人工瀑布,还加上了喷雾效果。

工人们用水泥做出木头的效果,使人工和自然更为协调。

泉水溯源

  樱桃沟是一条全长约750米的自然溪谷,其中的泉水“水源头”又名“白鹿泉”、“樱桃泉”,共由东西两股地下清泉组成,汇为一池,引流为溪,泉以沟名,也是由此而来。其中东泉水量较大,西泉水量较小,涌流不明显。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水源头水量逐渐减少,直至干涸;从2002年开始,北京市政府出资在植物园实施了回灌循环水利工程,水源头的东泉由此又开始有了水流,但西泉已经废弃。

  地理发现

  古迹林中匿清泉石上流

  如果说樱桃沟是北京西山脖颈上的一串项链的话,那水源头可以说是这串珠子里最清透的一颗了。几百年来,就是这么一汪绵绵的泉水,一直滋润着寿安山西麓的一片葱茂,直至引流为溪,一路和西山的其他溪水汇聚而下,流入昆明湖,滋养出了京西的灵秀之气。

  在昔日的兄弟姐妹“香山大小七十二泉”里,樱桃沟水源头是为数不多、至今依然有水流存在的山泉。记者了解到,事实上两年前因为地下水位的急速下降,水源头就已经枯竭了,水源头枯竭后,蜿蜒了数百年的樱桃溪也迅速干枯了。直到后来植物园在2002年开始实施园内水系改造工程,通过引水回灌,水源头和樱桃沟的溪涧才又恢复了汩汩生机。

  樱桃沟入口:

  卧佛笑对幽林深处

  从正门进入植物园,沿着园内的水系向着寿安山的方向北行,一路树木茂盛,夏日的阳光也因为树木的掩映而斑驳起来。转过几个弯后,你就会听到溪水哗哗的声响。循着溪流的声音来到樱桃沟的入口处,在一座古味浓浓的建筑后面,沟内挺拔修直的水杉已经隐约可见了。这个建筑就是卧佛寺,它位于樱桃沟延线的东南端,是经由植物园进入樱桃沟直至水源头的必经地。沿着上坡路向卧佛寺走去,两旁数十棵数百年的古树为这条路平添几分清凉和神圣。卧佛寺正名“十方普觉寺”,建于唐贞观年间,元、明、清三代都进行了修缮。

  在记者采访前,卧佛寺刚刚进行过修缮,庙宇外观焕然一新,更显庄严。据寺中的师父介绍,卧佛殿内供奉着元代至治元年铸造的释迦牟尼卧像,和泥塑彩绘的十二圆觉像。其中卧佛长5.3米,侧高1.4米,重54吨,师父最后强调说,这尊雕塑是世界上最大的铜质实心卧佛。

  沿“沟”西行:秀木难掩遗迹处处

  从卧佛寺正门边的一个廊门进去,就是樱桃沟了。可能是因为植物园较远的缘故,樱桃沟内的游人并不多,嘈杂少了,各种鸟儿的欢鸣则显得更悦耳。溪水此时已触足可及,环顾四周,瘦瘦的一条山沟因为树木的掩映变得颇有风情。一条仿原木的石板栈道沿溪向山涧的深处回旋而去,在几株高大的水杉后面一转,便不见了。

  同行的园内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北京的西山历来都不缺少文人名士的足迹,在过去,樱桃沟因为自然环境的曲幽静谧更是受历代贤士的青睐。编著《天府广记》、《春明梦余录》等书的明朝进士孙承泽,晚年挂官后就隐居于樱桃沟,自称“退谷居士”,这也是樱桃沟又称“退谷”的由来。在樱桃沟入口处的西侧山坡上,记者找到了孙承泽所建“退翁亭”的些许痕迹:几柱残碑,一蓬荒草,“斯厅”虽已远去,但景色依然秀美。

  下得坡来,可见一堆由山石堆积成的一个“堤坝”,这堆山石利用两边山体形成了一个小水库样的结构,清溪自此好像是被人用手轻轻掬了一下,形成了一泓潭水。过多的潭水从堤坝上溢出,滚泻成瀑又成了一个小小的瀑布。其后记者了解道,其实此处以前确实是一个小水库,堤坝就在乱石下面,是实实在在的水泥坝。直到植物园接管了樱桃沟后,为了改善樱桃沟的景观,才在原来的堤坝上面覆盖了一些山岩,最后顺势又做了个瀑布,这一切都是为了尽量还原樱桃沟的自然景观。

  由此向西北行,有一座横跨溪流的小石桥,为汉白玉石雕砌所成。据介绍此桥是从端王府迁来的。仔细观看,桥栏上有“红星桥”三字,为郭沫若所题。在山林溪涧旁,还能发现石桧书巢、五华寺、广泉寺等遗址,和“退翁亭”一样,这些遗址现在也只剩残碑断瓦了。

  水源头:“木石姻缘”源于此?沿着栈道走到头,就能看到一块上书“水源头”的山崖,其下汩汩涌出的泉眼就是真正的水源头泉水了。泉边有一块巨石和一株翠柏非同一般,巨石位于泉眼上方,其形似元宝,因而叫元宝石。走向近处,只见苔迹斑斑,足见它在这里呆了许多年了。

  再行不远,还有一块巨石立于溪旁,高约两丈,长约三丈,浑体一根草不长,却独独在它的顶部挺立着一棵苍劲的古柏。再细细看去,那古柏卷虬的根须裸露在外,主根却扎进了巨石里边,巨石与古柏紧紧相抱。此地名为“石上柏”

  据民间传说,清代著名文学家曹雪芹晚年居住西山一带,经常来此盘桓,酷爱此一石一柏,于是曹雪芹在这一自然景观的启示下,终于形成了《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木石姻缘”的奇妙构思,也成就了樱桃沟里这一段美丽的传说。

  泉边人语水最急的时候能把人冲走

  许大爷,71岁,植物园西门老住户建国初期樱桃沟的水可急了,那时候还是条河,水最急的时候下游能把人冲走。后来有一阵子没水了,这几年泉又活了。还是山泉水好啊,比城里的自来水强多了。

  现在吃井水,城里打泉水的人更多

  高阿姨,59岁,植物园东宫门人我是1964年嫁过来的,刚嫁过来的时候我们还住在樱桃沟上面那半山腰上,吃水就全指着樱桃沟的泉呢。自从我嫁过来,樱桃沟的水就已经不急了,到现在水更小了。现在我们吃的是接进户的井水,水挺好的。这几年虽然我们不吃樱桃沟的水了,但有时候还是会上去逛一下,打点水回来。不过现在打水的人也很多,都是一些城里专门过来打水的,老头老太太挺多的。

  人物访谈

  泉水改造后,纯粹的自然感觉难现

  程炜北京植物园副园长

  新京报:樱桃沟的“水源头”泉水现在还是天然泉水吗?

  程炜:实际上樱桃沟现在已经不存在天然泉水了。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樱桃沟的泉水就全干涸了。现在大家看到的“水源头”的泉水其实是机械回灌上去的。在泉水完全干涸期间,准确说是樱桃沟的溪水完全消失期间,樱桃沟的自然环境曾一度变得很糟糕,植被完全被破坏了,基本上成了一个乱石冈。2002年我们开始实施植物园水系工程,水源头的“复活”就是二期工程的一个成果。

  新京报:是不是现在的水源头其实是一个水利工程?

  程炜:可以这么说。樱桃沟现在基本上是一个通过现代技术对自然的人为干预、尽量恢复原有情况。回灌工程充分考率到了工程和自然环境尽量协调的问题,工程利用了地表渗流的自然原理———回灌到樱桃沟的水是通过山沟两边的山体渗流、聚拢,最后从泉眼里流出来的,这样一来,不光樱桃沟泉水引流为溪的自然景致得以恢复,而且通过地表渗流,其周围的植被也得以逐步恢复。

  新京报:将来水源头还有机会恢复纯粹的自然感觉吗?

  程炜:很难,因为北京现在是普遍缺水,我了解到的情况是北京近几年来地下水的水位又下降了30米,这种环境下,想要不依靠工程来保持樱桃沟现在的样子都是难以实现的,更何况完全恢复?

  现在樱桃沟水量最好、最自然的是雨水比较充沛的时期———雨水的补给是目前樱桃沟逐步恢复自然最有效的一个途径。可常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北京本来就缺雨,好不容易香山有了些积雨云,还没落雨呢,云就被炮打散了。相关部门打散雨云是为了防冰雹,可这样一来,对我们弥足珍贵的“从天取水”就变得更难了。

  专家视点

  樱桃沟地区曾是进京的一条古道

  常华北京民俗学会秘书长

  除卧佛寺之外,历史上樱桃沟一带曾经有过许多寺庙,现在都只剩遗址了。如果要考察这一地区的历史,地名上还能看出些痕迹。樱桃沟北有个地名叫南羊坊店,当年张家口外的羊群进北京就会经过这里。也就说,从樱桃沟通往后山的通道,是过去从张家口进京的一条路线。金代,羊群经过这条古道,一直会被赶到中都城,在西客站附近靠近中都城的地方也有一个羊坊店,那是这条物资运输之路的终点站。

  地理链接

  水源头别称的由来

  白鹿泉:传说辽代有个骑着白鹿的仙人,曾来此游玩,被这里的美景吸引,便居住下来,其白鹿泉的名称由此而来,而且在元宝石下,还有一个白鹿洞,传说就是那个仙人的居住场所。

  樱桃泉:在明代,由于山涧两旁遍植樱桃树,因而又有了“樱桃沟”、“樱桃泉”的名称,这个时期也是樱桃最繁盛的时期。樱桃泉这个名字后来被广泛流传,“樱桃花万树,春来想灼灼”,现在虽然没那么多樱桃树了,但这个动人的名字依然被人津津乐道。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法文化年精彩纷呈
2003年审计报告
聚焦航班延误补偿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欧洲杯落幕 美洲杯
全国治理超限超载行动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青少年教育 网络妈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