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慢性前列腺疾病治疗新突破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10日14:22 信息时报

  前列腺疾病是成年男性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据统计,全国前列腺疾病患者超过8000多万例。80%的老年男性备受前列腺增生的折磨,35%的中青年男性长期受到慢性前列腺炎的困扰,目前虽然治疗方法较多,但疗效不佳,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十分迫切想要找到一种能快速治愈的方法,而广州长安医院皮肤性病科最新引进的介入导融术是一种国际领先,世界首创的新方法,给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患者带来治愈的希望。

  慢性前列腺炎难治愈的因素

  前列腺解剖较特殊,由30-50个小腺管组成,慢性前列腺炎发病率极高,各种治疗方法较多,为何久治不愈呢?据权威专家最新报道,慢性前列腺炎难治疗的因素有三个:第一,前列腺小腺管周围有一层生理性脂质包膜,起到屏障作用,药物离子无法渗透生理性脂质包膜,无法将小腺管内致病菌清除;第二,急性前列腺炎和尿道感染未能彻底治愈,演变成慢性前列腺炎,久而久之,炎症在小腺管内产生生理和病理变化,使前列腺小腺管管口堵塞、肿大、畸形,药物和各种辅助理疗均无法将堵塞的小腺管管口通开;第三,肿大、畸形的小腺管压迫性神经,使患者引起性功能障碍。

  突破一:破译前列腺包膜对药物的屏障作用

  前列腺解剖较特殊,在前列腺小腺管周围围绕着一层生理性脂质包膜,象塑料膜一样,起到坚固的药物屏障作用,阻碍药物的进入,致病菌及微生物生存于腺管内和腺管外,药物治疗时,腺管外的致病菌很快被消灭和清除,但腺管内的致病菌及微生物由于药物被脂质包膜阻挡,达不到有效的药物治疗浓度。无法将致病菌消灭和清除。因此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时好时坏,反复发作的现象。

  介入导融术对前列腺脂质包膜有特异性融解作用,将脂质包膜“液化溶解”,消除包膜的药物屏障作用,将药物离子带入前列腺组织下深达10mm-15mm,在前列腺部形成高于血浓度10-15倍的药物离子堆,将致病菌、支原体、衣原体及微生物消灭和清除,达到彻底消菌的目的。

  突破二:疏通前列腺小腺管堵塞

  前列腺由30-50个小腺管组成,当前列腺感染时,大部分致病菌生存在腺管内,在腺管中不断繁殖产生毒素及脓性物质,刺激前列腺,使腺管中发生炎症作用,产生一系列生理和病理变化:前列腺腺管口发生粘连,狭窄,最终造成腺管口堵塞,大部分小腺管堵塞后,前列腺液和有害分泌物淤积腺管内无法排出,而使前列腺腺管逐渐肿大,变形,出现会阴部胀痛、不适感,睾丸坠痛、灼热感,刺激尿道引发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和并发症,使患者十分痛苦。

  介入导融术疗法对前列腺尿道周围产生导融作用,使前列腺尿道周围增生物及管口的堵塞物被“液化性融解”,堵塞的管口即刻开通,小腺管中的有害分泌物、致病菌被冲洗、排出体外,并且将小腺管内致病菌消除,会阴部胀痛,灼热不适感,尿频、尿急、尿痛等各种临床症状消失,达到治愈的目的,患者在治疗中、治疗后,尿道不产生热,不出血,无疼痛。

  突破三:帮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重振雄风”

  久治不愈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多数合并性功能障碍,原因如下,第一,前列腺外周有一个血管束,性神经与其相伴,性神经具有支配阴茎海绵体,管理阴茎的勃起,肿大、变形的小腺管,压迫性神经,使冲动无法完全传达到性器官,从而出现性功能障碍问题;第二,前列腺腺管口堵塞后,细菌在腺管内不断繁殖,产生的毒素及脓性物质,直接刺激了前列腺的神经细胞,使一系列传导信号受到干扰,有关性活动的器官无法正常工作,导致患者出现勃起不坚、阳痿、早泄等性功能障碍问题,严重甚至完全失去性功能,少数患者只能依靠壮阳药维持性生活,既对身体其它器官造成伤害,又影响了夫妻生活,长期久治不愈,往往还会引起男性不育症。介入导融术是一种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合并性功能障碍至有效的方法,它将堵塞的管口通开,小腺管内致病菌清除,有害分泌物排出,解除了性神经压迫问题。介入导融术具有独特的激活和调节性神经功能,刺激关元、会阴、任脉等穴位的作用,使性功能低下、勃起不坚、阳痿、早泄全面恢复。(来源:信息时报)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法文化年精彩纷呈
2003年审计报告
聚焦航班延误补偿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欧洲杯落幕 美洲杯
全国治理超限超载行动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青少年教育 网络妈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