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赵本山拿啥给二人转申遗?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11日00:16 红网

  日前在苏州举行的第28届世界文化遗产大会上,我国申报的几项世界文化遗产都得到了批准,其中辽宁有高句丽王城、一宫三陵获得批准。申遗成功极大的鼓舞了辽沈民众的热情,很多人也由此受到了启发了,著名笑星赵本山就是其中一位。据《时代商报》报道,赵本山正准备为他多年来力挺的二人转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报道发出后,一石激起千层浪,支持二人转的各界人士纷纷为二人转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出谋划策。笔者本不想给他们的申遗热情泼冷水,但不能不问问,赵本山到底准备拿啥给二人转申遗?

  据著名曲艺家耿英介绍,一般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条件有两个:一是历史长,目前已经没有多少观众和表演者,急需挽救;另一种是流传广。二人转应该属于流传广的这种。

  那么二人转的流传能有多广呢?二人转本来是东北的地方戏,演员和观众基本都是东北人。虽然这些年二人转在其它地区有了一些发展,但并没有多大突破。而在东北,也并不是人人都喜欢二人转,至于什么“宁舍三顿饭,不舍二人转”的说法,早已经是“老黄历”了。现实中,二人转的观众多是中老年人,年轻人喜欢二人转的已经不多,特别是在城市中,喜欢二人转的年轻人更少。在观众层次上,高素质群体中喜欢二人转的人很少。至于科学家年会看二人转,全国人大主任会议看二人转,政府机关各种会议看二人转,这都是极个别的情况。并且,很多人看二人转只是因为觉得“新鲜”,看了几场之后就没什么兴趣了,完全说不上喜爱,更别提入迷了。

  二人转的节目质量也不容乐观,首先面对的就是二人转“泛黄”的问题,二人转作品中一点不涉“黄”的优秀作品不多。一种艺术形式,如果“泛黄”,那它的艺术价值就值得怀疑了。再者,二人转在发展中失去了很多最初的东西。二人转原来叫蹦蹦戏,吸取了很多地方艺术的精华,小曲、小调有很多,但后来却逐渐演变为现在的样子。二人转在进步的同时失去了很多古老的东西,它的“根”已很脆弱。在失去传统的同时,二人转的节目创新也没有跟上,这些年表演的除了几部比较经典的作品外,多数都是靠演员表演一些“绝活”之类的东西,二人转独有的东西很少。

  从演员队伍来看,二人转演员的整体素质不高,也没什么大家。从古到今二人转演员中最出名的多半要算赵本山了,而赵本山的知名度其实并不是因为二人转。众所周知,赵本山的成名是起源于小品,发展于影视,二人转只是他成名后表现出来的一项才艺。二人转的演员队伍和那些知名剧种根本没法比。二人转演员的数量也不是很多,这也影响了二人转的推广。据报道,即使在铁岭这样的二人转“大本营”,也难得看到知名演员的演出。

  至于赵本山说的很多人的小品、相声、喜剧中都有二人转的影子,二人转是东北这块黑土地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品种。笔者认为,这个问题客观来看,应该说某些表现手法是二人转和其它艺术形式共有的。将这些表现手法归于二人转所有,未免牵强。

  赵本山准备给二人转申遗的一个重要参考,是已经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昆曲。但二人转能否和昆曲相比呢?发源于江苏昆山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许多地方剧种,象晋剧、蒲剧、上党戏、湘剧、川剧、赣剧、桂剧、邕剧、越剧和广东粤剧、闽剧、婺剧、滇剧等等,都受到过昆剧艺术多方面的哺育和滋养。这是二人转根本无法相比的。

  衷心祝愿二人转能够发扬光大,但至于申遗,还是免了吧。(稿源:红网)(作者:王晓)(编辑:杨国炜)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法文化年精彩纷呈
2003年审计报告
聚焦航班延误补偿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欧洲杯落幕 美洲杯
全国治理超限超载行动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青少年教育 网络妈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