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大雨天不仅仅要提醒人们带雨伞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11日03:45 新京报

  昨天下午开始的一场暴雨,给北京市的城市管理带来严峻的考验。这是继2001年那场大雪造成大面积交通瘫痪后,恶劣天气给首都交通和城市公共管理的又一次“下马威”。

  在堵车的路上,人们也许会问,那种说说“天气”的预报为什么失效?我们在气象服务方面怎么才能有更大的预见性和机动性?因为天气预报毕竟不只是为了提醒人们出门时带不带伞,关不关窗,在现代化的大都市,突如其来的灾害性天气已经严重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现代社会,对气候的研究分析越来越重要,它已经不是一般的科学课题,而是事关城市的管理水平和对公民的安全承诺。在强调气象研究便民利民的同时,更应提倡气象工作者的大事观、全局观。作为向城市管理者提供咨询的参谋人员,气象部门有责任在突发天气的分析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这就要求首都气象部门迅速提高对恶劣天气的研究预测水平。一边继续做好气象研究的细节服务;另一边有必要加强与世界气象组织的学术交流,在更广泛、更深入的领域拓宽与气象强国的合作,以求证自然界与现实经济有关的未知事物。

  对政府而言,如何要求气象部门在恶劣天气来临前为城市政府公共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信息?在得到恶劣天气的信息之后,政府部门如何发布信息、当好维护群众利益的“身边”的顾问?此外,在此基础上,政府部门还有另外的工作要做,包括:要准确把握气候变化对市政公用事业的影响,比如对城市排水系统的承受能力作出评估,并进行改进;其次是制订交通堵塞后的应急方案;三是怎样才能预防此类恶劣天气带来的社会影响,从更深层次做出精准预测和判断。

  尤其不能忽略的是,政府应加大对气象部门的人员、技术、经费投入,提高气象资料情报的搜集交换能力,把气候变化的研究预测上升到城市公共安全的高度对待。只有建立一整套应对恶劣气候、极端天气的长效机制,把气象研究从“自然生态研究系统”划转到“经济社会综合决策系统”,并将其纳入首都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体系,我们才能变得“手眼通天”。否则,交通堵塞那一串串急促的喇叭声,反映的就不仅仅是预报不准的尴尬。

  本报特约评论员武春丽相关报道见A08-09版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法文化年精彩纷呈
2003年审计报告
聚焦航班延误补偿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欧洲杯落幕 美洲杯
全国治理超限超载行动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青少年教育 网络妈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