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平原村里访移民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11日05:34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施娟

  6月10日,重庆市涪陵区清溪镇平原村一社。这是一处库区农村移民居民点。天空飘着蒙蒙细雨,柏油马路的两边,整齐排列着一幢幢两层小楼,外墙用水泥粉刷得干干净净。一排黄桷树已经有胳膊般粗细,郁郁葱葱。

  村民蒋国兰家楼下的堂屋里砌了水泥地,明亮宽敞,堂屋后面是厨房,自来水、煤气灶一应俱全。拧开煤气灶的开关,“嘭”地一声,淡蓝色的火苗腾起。蒋国兰说,现在用沼气生火做饭,不起烟,还不用上山捡柴了,既干净又省力。厨房里堆着两个麻袋,揭开一看,里面满满的是玉米,蒋国兰说她家原先人均有1亩地,搬迁以后人均只有3分地,退掉的地每年国家按每亩210斤的标准补300斤毛粮。

  指着坡下的长江,蒋国兰说她家原来住在下面,2000年搬到这个移民点,老房址已经被涨起来的江水淹没了。“不过现在住得比以前宽敞多了,政府补贴,加上自己的积蓄,统一建起了两层楼,面积有200多平方米。”

  地少了,家里靠什么维持生计?蒋国兰笑着说,现在收入比以前还多了,去年一年收入16000多,两个女儿在成都的毛衣厂打工,自己挣钱自己花。家里现有的地种一季玉米,玉米收了以后,9月开始种青菜头。当地适宜种植青菜头,是涪陵榨菜的原料。家里还养了5头母猪,蒋国兰引着记者穿过后门,来到屋后的猪舍,爬上二楼,早就听到了猪的哼哼声。

  蒋国兰说,还有几头猪在隔壁,因为自家的猪舍不够用了,就租了邻居家的。这种猪的品种叫“洋三元”,一头生猪能卖600元左右,现下母猪已经下了18只猪崽了。

  恰好邻居陈朝芬来串门。蒋国兰拉她坐下,说她家可是村里的有钱人。陈朝芬说她家养了6头猪,搬上来之前就是搞运输的,现在家里有一台中巴车跑客运,一年收入七八万呢。

  同行的涪陵区移民局副局长朱捷介绍说,平原村一社现有34户人家,121口人。自2000年以来,利用生产安置费进行农业综合开发,2002年,政府补助每户生产安置费4500元,扩建两个标准猪舍,修建一口沼气池,发展规模养猪,并且建成一个年繁育仔猪3000头的饲养场,为村民发展规模养猪提供产、供、销一体化服务。清溪镇信用社对农户按信誉等级提供1万元到5000元不等的贷款。2003年,社里又种植甜油桃5800株,人均纯收入达到了3010元,比2001年增收660元。

  《人民日报》 (2004年07月11日 第六版)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法文化年精彩纷呈
2003年审计报告
聚焦航班延误补偿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欧洲杯落幕 美洲杯
全国治理超限超载行动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青少年教育 网络妈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