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推动资源整合 发展现代物流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11日05:35 人民网-人民日报

  陆江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促进现代物流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现代物流的发展,应根据现代物流发展的规律,结合我国国情,大力抓好物流功能、企业物流、区域物流、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整合,不断促进物流行业的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推动物流功能整合,发展专业化的物流服务

  现代物流理念的本质,就在于以系统的观念进行物流功能整合,即将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和物流信息等功能环节集成整合,一体化运作,从而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流通的效率和效益,增强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

  传统物流的功能环节是分散在生产和流通各个领域单独运行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开始了一场对各种物流功能、要素进行整合的“物流革命”。这一革命,首先是实现企业内部物流资源整合和一体化,形成了以企业为核心的物流系统;之后,物流资源整合和一体化扩展到企业之间相互联系、分工协作的整个产业链条,形成了供应链管理的核心业务;在此基础上,又出现了为工商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专业化服务的现代物流企业,即第三方物流企业。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物流活动范围空间扩大,供应链管理和物流功能整合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近年来,我国物流企业通过整合,逐步向第三方物流转型和发展。一是利用现有物流资源,集成和延伸原有服务功能,开发了经销、质押监管、加工、配送、信息等服务项目;二是通过采用先进的管理系统,增强服务功能和效率;三是通过资本重组,促进企业转型;四是开展专业物流系统间的战略合作;五是加强中外物流企业合作,运用本土网络优势,引进国外现代物流管理和运作经验。

  我国专业化的物流服务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仍然不能满足社会化物流的需求,主要是现有的物流企业大部分规模偏小,功能单一,服务水平和能力不高。我国物流企业虽然多达几十万家,但真正能够按照第三方物流的运作要求,提供一体化服务的并不多。现在物流企业存在的问题不在于其数量多少,而在于整合不够,功能不强,服务质量和效率不高。把分散的物流企业和资源加以整合、改造和提升,增强服务功能,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和企业群体,是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任务。特别是随着我国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物流市场逐步放开,我国物流企业将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必须加快资源整合步伐,大力发展专业化的物流服务。

  推动企业物流整合,培育社会化物流的需求基础

  企业物流仍然是我国现阶段物流活动的主体。因此,我们在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同时,应充分发挥企业物流的作用。国外发达国家物流发展的经验表明,物流的社会化和现代化正是从制造业物流的高度发展开始的,许多专业化的物流企业也是从企业物流中逐步发展起来的。从我国物流发展的现状看,企业物流和物流企业的相互融合、转化和共同发展,将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增长方式转变,各类企业加快了物流需求整合的步伐。一是物流外包。国外大型跨国企业和国内部分有影响的工商企业,都把自身物流需求的全部或部分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二是企业流程再造。如海尔集团通过建立以订单为中心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创造了适合自身需求的物流模式,并积极向社会物流拓展。三是合作联盟。比如,部分家电企业与家电产业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以及众多中小型流通企业采取的采购联盟、共同配送等。多种形式的企业物流整合,使物流向供应链管理的方向发展,促进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提高,成为推动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也应该看到,我国物流运作集约化、社会化程度低,经营分散、粗放,不仅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也同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相当多的生产和流通企业,还没有完全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仍然习惯于“大而全”、“小而全”的运作模式,许多企业拥有自己的车队和仓库,独立设置经营网点和人员,自成体系,自我服务。这是造成物流成本高、效率低、服务差的主要原因。为适应全球化竞争的需要,应大力提倡制造企业、商贸企业引入现代物流理念,抓好企业内部流程改造和资源整合,提高自身物流管理水平;鼓励企业间的物流合作,逐步建立供应链管理的合作伙伴关系;支持企业剥离、分立或外包物流功能,形成核心竞争力,从而改善物流供给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并培育社会化物流的需求基础。

  推动区域物流整合,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同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相类似,我国物流发展的区域差距也十分明显。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首先是从经济发达地区开始的,特别是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走在全国的前列,发达区域间物流合作的趋势正逐步加强。但广大中西部地区特别是经济不发达地区,物流运作水平还比较落后。不少地方缺乏必要的现代物流基础设施,缺乏专业化的物流企业,更缺乏物流技术和人才。因为物流条件的限制,资源优势不能转化为经济优势,特别是农副土特产品运销不畅,是农民增产不增收的一个重要原因。区域物流发展不平衡的另一个表现是,有些地方不顾区域经济和物流需求的实际,竞相提出建立“区域物流中心”。区域内“多中心”,势必导致重复建设,影响区域物流的协调发展。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现代物流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按照统筹区域发展的要求,发展现代物流应成为西部开发、东北振兴和中部崛起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实践中,应把握这样几个环节:从区域经济和物流需求的实际出发,明确区域物流分工与定位;运用现代物流理念、管理和技术,改造现有物流资源;高度重视农产品物流,加快农产品加工、销售和农业生产资料流通的现代化进程;建立城镇与乡村、东部与中西部、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物流通道,形成高效、通畅、便捷的物流服务体系。只有区域物流协调发展,才有可能带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推动基础设施整合,走内涵式发展的路子

  近年来,我国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也出现了互相攀比、盲目建设的倾向,特别是物流园区建设急需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有的地方在物流规划尤其是物流园区建设中缺乏明确的目标定位,缺乏明确的需求基础和客户群体,也没有可行的商业模式和投资回报机制,一味地贪大求全,存在着较大的投资风险。从一些地方的经验来看,凡是那些定位明确、贴近需求,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发展起来的物流园区,运行情况都比较好;而那些定位不清、盲目上马的园区,都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有的已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物流基础设施特别是物流园区,大多是投入高、占地多、回收期长的项目,而且涉及城建、交通、生态、环保等许多方面,要真正搞好并不容易,一定要科学论证、慎重行事。

  我国物流基础设施的现状表明,整合已有资源比上马新的项目更为紧迫。仅以商贸领域的仓储设施为例,据粗略统计,目前全国商贸领域现有仓储面积就达3亿多平方米,利用率平均还不到40%。大量物流基础设施分散在各个地区和部门,不仅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而且造成大量浪费。因此,要重视现有物流资源的利用、整合、改造和提升,不一定都搞新的。我国土地资源严重不足,国家正在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盲目建设物流园区,不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物流发展的规律。当前,迫切需要打破条块分割、地区封锁,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统筹规划,促进现有资源的充分利用。政府应在加强宏观调控的同时,出台整合利用现有资源的优惠政策,引导现代物流走内涵式发展的路子。

  现代物流的整合,还涉及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管理体制等的整合。整合的目的在于,通过建设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从整体上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进而增强我国企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作者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

  《人民日报》 (2004年07月11日 第七版)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法文化年精彩纷呈
2003年审计报告
聚焦航班延误补偿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欧洲杯落幕 美洲杯
全国治理超限超载行动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青少年教育 网络妈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