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来信/来论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11日08:41 南方都市报

  为“公益性网吧”献一策

  据报道,广州市将在区、县级市和街道文化馆(站)逐步建立一批非营利性公益网吧,为未成年人提供健康有益的绿色上网空间。

  不过,建立非营利性公益网吧也有个“瓶颈”问题:如果数量少,作用便很有限;而数量多,显然成本及管理便会成为棘手的问题。所以,很让人担心此设想会被现实条件所囿困,终成昙花一现。如何解决呢?我愿献一策。

  要想让“公益性网吧”这个美好的设想真正落到实处,真正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广阔的绿色上网空间,不妨把目光盯在现有的商业网吧上。改造总比从头做起的效率要高些。笔者认为,不妨出台一个政策,本着自愿的原则,把现有的部分网吧“改造”成公益性网吧。

  网吧管理可以采用安装监管软件或派驻监管员的形式,这样的网吧不应接收现金付费,付费可以采用“上网代币卡”的方式,“上网代币卡”应由学校等正规渠道发放,内含类似银行卡一样的身份识别系统。如是,当可望既能满足未成年人上网的需求,又能有效控制其上网的时间和内容。郭之纯

  警惕政府办网吧的低效益

  据报道,广州市将在区、县级市和街道文化馆(站)逐步建立一批非营利性公益网吧,为未成年人提供健康有益的绿色上网空间。

  未成年人上网,我们需要公益性的网吧,以免让学生在不良文化的侵蚀下受到伤害。但是这样的网吧应该由社会来办,而不应该由政府来办。

  一个城市动辄有几十万未成年人,倘若公益性网吧由政府部门来操办,能否满足孩子们上网的需要? 此外,也要警惕非营利性部门背后的浪费行为。笔者认为,只要将这些公益性单位的人头费用于资助私人企业,其激发出的效率将远大于政府办这劳什子公益事业,笔者认为如果由政府办这种非营利性的公益性的网吧也将面临同样的困境。而如果未成年人仅能上政府办的网吧,独此一家别无分店,缺乏竞争,将会使得这些公益性的网吧变着法儿猛赚孩子们的钱,以各种名目乱收费。

  公益事业,是以该事业对于社会的效果来看的,我们只要确定了公益性网吧的标准,谁达到了公益性网吧的标准谁就可以办,但要警惕某些事业单位打着公益的名义进行垄断。

  邹云翔

  技术官员引咎辞职因何起争议

  近来,围绕着中国疾病控制中心主任的辞职,展开了一场讨论。中国的问责制度到底应该适用于哪些对象?技术官员是否应该引咎辞职?

  引咎辞职是一种道德上的约束。但是,引咎辞职一旦法律化,那么,引咎辞职就变成了法律上的责任。在我国,除了一些部委和地方政府颁布有官员问责的规定之外,并没有全国统一的问责制度。从一些地方政府和国务院的部委颁布的引咎辞职规定来看,大多强调追究行政首长的责任,这和我国宪法和法律中所规定的首长负责制是相吻合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已经习惯于实行集体负责制,如果让某一个政府官员哪怕他是行政首长单独承担责任,似乎都令人感到突兀。简单地说,我国还没有实行问责制度的文化氛围和社会基础。在这个背景下,如果由技术官僚出身的科研部门负责人引咎辞职,当然会引起人们的议论。

  其实,当引咎辞职成为一种法律责任之后,我们的一些制度设计似乎就偏离立法宗旨了。把引咎辞职这样一种道德的自律行为变为法律上的他律行为,不是提升了官员的责任意识,而是降低了对官员的责任要求。在法制完善的国家,引咎辞职不应该成为一个国家法律规范的内容,而应该成为公务员或者掌握公共资源的负责人道德指南上的责任条款。在一个单位发生了重大责任事故之后,引咎辞职应该成为公务员和掌握公共资源负责人的主动选择。

  在有些地方政府部门推行的问责制度中,我们看到了道德规范、党的纪律法律化的倾向。从正面来说,它有助于实现问责制度的系统化、规范化。但从不利的一面来看,它也有可能成为一些政府首长逃避更严厉的法律责任的制度设计。

  所以,在问责制度推广的过程中,我们不能进入误区,以为问责制度的核心就是引咎辞职。引咎辞职仅仅是开始,不能因为引咎辞职而不再追究他们的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在引咎辞职之后,应当根据法律的规定继续追究他们的其他法律责任,譬如应当根据监察法、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和其他行政法规给予这些官员行政处分或者行政处罚,甚至追究刑事责任。乔新生

  文物修复一定得“修旧如旧”?

  据《南方周末》报道,在布达拉宫的维修过程中,由于维修人员采用了防水性能更好的现代材料,解决了原来所采用的旧材料两个月就漏水的问题,但使用现代涂料的做法受到世界遗产委员会一些代表的质疑。

  文物保护工作者在对文物建筑进行修复的时候,往往采用“修旧如旧”的方法。但毕竟很多文物在他们建成的时候,受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所限制,所采用的建筑方法必然会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而且一个文物建筑能够保留到现在,中间也必然经过历代的修复,在修复的过程中,必然会加进一些新的工艺和新的材料,否则的话,那些文物建筑恐怕早就消失到历史的长河中去了。

  如果现在采用新型建筑材料,对文物进行修复或者更新(例如上面所说的用新型可防水材料来对布达拉宫进行维修),可能会给人一种假文物的感觉。但几十年或者几百年之后,当这些假文物变成真文物的时候,我想后代会非常感激我们的,因为我们留下的是一个可以久经风雨的文物建筑,而不是让他们继承前人的维修工作。当然我们现在也应该为历代在修复旧文物建筑中,加入了新的工艺和新材料而感到兴幸,因为如果他们在修复文物建筑的时候墨守成规的话,我们就不可能见到这些文物建筑的风貌了。周少锋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法文化年精彩纷呈
2003年审计报告
聚焦航班延误补偿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欧洲杯落幕 美洲杯
全国治理超限超载行动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青少年教育 网络妈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