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莫让"申遗"变"加冕"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11日09:49 东方网

  7月1日,在苏州传出了高句丽正式被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批准为中国第30亇世界文化遗产,顿时,这个喜讯使吉林省的这亇边陲小城集安兴奋起来,据说,没等到7月7日的本届世遗大会结束,当地便开始了大张旗鼓的商业旅游开发项目的策划,该市旅游局一位副局长兴奋地对《新民晚报》记者“大胆预言”:旅游将成为集安市的第一大产业,下半年就会有七、八十万人来游,到明年估计会有200万游客。招商引资项目也立马抢手起来。

  看来,在地下沉睡了上千年的高句丽国王和他的将相们,美梦似将不再,要“被迫”天天在地宫“忍受”四方来的不速之客的打扰了。对髙句丽的地下王朝来说,实在是一亇“悲剧”。

  联合的教科文组织的所以要给世界各地文化遗产打上“世遗”标记,本意是为了将具有历史意义和科研价值的、而且是不可再生的前人文化遗产保存下来,以便千代万代地传承给我们的后人们,让他们也能看到这些遗产,能够按照他们的眼光和需求研究这些遗产。同时,更重要的、也是列为“世遗”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抵制当代人因发展经济、提升生活质量为理由而在“现代化”过程中进行的各种破坏,这当然包括了对旅游开发的否定。但是,在中国,报批“世遗”似被当成了各地旅游产品的加冕大典,一旦某地历史文化遗产申遗成功,便立即成为游客的热点。而当地政府为了自己的政绩和发展的需要,对送上门来的财富自然是拱手笑纳。所以,尽管文物部门的专家和其他有识之时频繁、紧急呼吁保护遗产,减少或杜绝经济开发,但实际上收效甚微,例如,黄山、泰山照样建起了索道,张家界建了“天梯”,丽江、平遥从黙默无闻到人滿为患,毫无疑问,凡是游客多的地方,实际上都对“世遗”的保护起了负面作用。而各地政府也正因为看中了“世遗”申报的“加冕”价值,才愿意拿出大量的人力财力来申报,要是带不来经济价值,他们才不高兴掏口袋呢,所以,我甚至在想,列为“世遗”的举措,对某些文化遗产来说,也许并不是什么好事。从集安市有关方面对高句丽遗迹被列入“世遗”的喜悦中可见一斑,在那里,官民们“兴奋点”都关注的是“旅游热”而不是在保护上。

  我认为,一个古文化遗迹一旦列入“世遗”,当地政府部门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立法以加强保护措施,不让当代人、至少是不让当代非科研、安保人员去接触、接近它,而是采取切实的措施保护起来,当地政府需要的是“投入”而不是旅游的开发,因为“世遗”的价值非同一般,它不只是现代人的,而更应该是属于永远的未来人的。过度的旅游、开发,必然会影响它的寿命,举亇例子:就算黄山、泰山、张家界不造索道、天梯,不造宾馆,但人去得多了,二氧化碳排出多了,难道会不对空气质量及环境造成影响?所以,对“世遗”的开发利用,对现代人当然可以提升生活质量了,但是,对我们后人呢?你能保证千年、万代以后,这“世遗”还能存在吗?

  当然,就文化遗产本身来讲,也有可再生的和不可再生的两种,自然景观是不可再生的,例如黄山的梦笔峰、迎客松,假如哪一天倒了,你能复制吗?当然不能。但是,像苏州园林,江南三大名楼,丽江、平遥古城,甚至北京故宫等,这些文化遗产是人造的,假如不慎毁坏了,还可以复建,以现代人之智慧、财力,这些都不在话下。当然,还有一些是将自然景观与人文力量结合的文化遗产,例如这次批准的“世遗”高句丽,还有长城等,这些东西假如破坏了,也是不可恢复的,人可以造物,但不能造自然景观。所以,我并不是一概反对“世遗”的开发,而是主张对文化遗产有亇分类处置办法,即: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应绝对禁止开发,不提倡、或干脆禁绝现代人中的非特殊研究专家和安保人员涉足其间;而对可再生的文化遗产,可以进行适当开发。对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应提倡以人造复制品景观代替“世遗”的旅游开发。前两年,常州市政府有关部门在研究商、周时期淹城遗址的保护开发问题时,我提出了“真假淹城”的问题,即:能否在淹城旁另复制一个淹城遗址作为景点供人参观,而对真淹城遗址则“封存”保护起来,原因非他:淹城遗址就是三道夯筑的土城遗迹,三道护城河,如果去踩的人多了,要不了多少年,遗址将荡然无存,因为一旦搞起旅游,即使管理人员再多,对不文明的游客行为也是约束不了的。

  前两天见报上登了一则消息称:乌镇的古宅居民因管理部门不准装空调,因此苦不慎言,他们呼吁应允许提高生活质量。对此,我很同情他们,也认为应该允许他们装空调。其实,现在的周庄同里西塘乌镇之类的古镇,那民房大部分价值并不大,事实上经旅游开发后,已经大大变味了,对于像我这样自小在江南水乡小镇生活过的人来说,毫无吸引力,一些保护者自己有空调,却不准古镇居民改善生活质量,这很不公平,对文化遗产的理解太绝对了。实际上,文化遗产中可再生和不可再生的两种情况,在保护和开发上似应有所区别。例如:苏州拙政园我认为就可以搞旅游、供游人参观而不必将门票涨价,因为假如另觅地块,可以仿原样重建的(事实上拙政园经过了多次恢复、扩建,亦非原始样子),不必搞得太玄乎。当然,从骨子里讲,苏州园林门票大涨价,实际上是“苏翁”之意不在保护而在钞票进帐也。

  对像高句丽遗迹这样将来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恐怕这次列入“世遗”对它并不是好兆头。所以,如何让“申遗”不变成旅游产品的加冕典礼,恐怕是最应该解决的紧迫问题。

  -->

  作者:选稿:上官贤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法文化年精彩纷呈
2003年审计报告
聚焦航班延误补偿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欧洲杯落幕 美洲杯
全国治理超限超载行动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青少年教育 网络妈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