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广东建设文化大省之岭南人杰篇13 苏曼殊(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12日09:38 广州日报大洋网
青年时代的苏曼殊。

苏曼殊作品。

苏曼殊故居正式对外开放。

孙中山题字。

  文/图记者黄文生 通讯员叶少苏、张世理

  “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

  这首留恋祖国大好河山,希望立即返回祖国,投身革命洪潮的激昂诗句,正是作家、爱国诗人、翻译家、画家苏曼殊一生的写照!苏曼殊是清末民初以文艺家出现的民主革命志士。他一生凄苦,四处奔波流浪,先后三度出家,但他积极投身于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推翻清朝统治和袁世凯帝制尽心尽力;他多才多艺,以风格独特的诗歌、小说、散文、翻译、绘画树帜文坛,赢得无数读者的仰慕,革命团体光复会追认他为“文化导师”,这个与鲁讯“思想大师”齐名的殊荣,足以确立他在近代文化界中的位置。

  如今,苏曼殊故居已经正式对外开放,这位曾经令无数读者着迷,又带着神秘色彩的文化名人又重新“回到”了读者身边。

  曼殊故居位于珠海市沥溪村西街27号,旧街窄巷中的一间普通的青砖土木结构平房,3个大厅挂着他的生平介绍,传世作品。其中孙中山题“曼殊遗墨”几个大字特别显眼。

  日前,记者在故居偶遇珠海市审美协会会长陈宏,他正在编写大型电视剧《苏曼殊》剧本,时常在这里瞻仰先贤,有时候停留大半天,以此激发灵感。他说,苏曼殊的文字品格值得后人敬仰,他身上融合了中西文化,具有时代代表性。但是一直以来,这个历史人物没有被很好宣传,没有进行挖掘,他编写这部电视剧本目的,就是以苏曼殊精神激励后人发奋进取!

  曼殊生平

  投身革命 激扬文字

  1884年生于日本横滨的苏曼殊,6岁返回故居。由于他的生母是日本女子,苏曼殊的出身受尽亲人的歧视。苏曼殊从13岁起,在上海学习英文。接着返回日本留学。他的生活很清苦,吃的是掺了石灰的米饭,为了节省灯油费,晚上竟不点灯。

  苏曼殊是辛亥革命运动时期最先觉悟的知识分子。1902年,他就参加了以反清为宗旨的留日学生的第一个革命团体青年会。1903年,孙中山让苏曼殊等20多个留日学生组成义勇队,每天早晨练习射击,以备参加武装起义。苏曼殊积极参加革命活动,遭到了资助人的反对,被强迫回国。

  回国后,他继续从事革命活动。1904年秋,他在湖南长沙实业学堂任教,参与策划华兴会武装起义。起义流产后,他又参加了黄兴召集部分华兴会成员在上海举行的秘密会议。

  苏曼殊激扬文字,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水晶帘卷一灯昏,寂对河山叩国魂!”辛亥革命失败后,他意志虽然消沉,但没有动摇反帝反封建信心,当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时,他发表了著名的《讨袁宣言》,历数袁世凯祸国殃民的种种罪行,揭露袁贼“擅屠操刀,杀人如草”的罪行。

  多才多艺 文化导师

  苏曼殊诗、小说、绘画样样精通。

  苏曼殊又是我国近代最早的翻译家之一。他精通日文、梵文、英文、法文,译过雨果的《悲惨世界》、《拜伦诗选》和印度小说《娑罗海滨遁迹记》。

  他还是一个知识渊博的学者,编撰过《梵文典》、《初步梵文典》、《梵书摩多体文》、《埃及古教考》、《汉英辞典》、《英汉辞典》、《粤英辞典》等多种专著。

  他写过《无题诗三百首》。他的诗风格别致,状物则形象逼真,写人则栩栩如生,“柳阴深处马蹄骄,无际银沙逐退潮。茅店冰旗知市近,满山红叶女郎樵。”诗中有画、情景交融。郭沫若评价“苏曼殊的诗很清新”。

  苏曼殊的小说也很闻名。流传下来的有《断鸿零雁记》、《天涯红泪记》、《绎纱记》、《焚剑记》、《碎簪记》、《非梦记》等六部小说。苏曼殊的小说既保留了中国小说情节曲折、描写简洁等优点,又吸收了西洋小说注重描写人物心理等长处。

  白马投荒 一代高僧

  苏曼殊曾三度出家,他仰慕玄奘大师西行求法的壮举,希望做“白马投荒”第二人,并开始“一钵千家饭,孤僧万里游”的生涯。

  他曾西入印度潜修梵文,漫游斯里兰卡、锡兰、越南等国,了解当地僧侣生活及佛教活动情况。他编撰的著名的《梵文典》八卷,填补了中国佛教史上的一页空白。

  一生中经历病痛的折磨,内心的苦闷与伤痛,1918年5月2日,苏曼殊留下八个字:“一切有情,都无挂碍”,离开人世。孙中山出资葬他在杭州西湖孤山,与秋瑾之墓隔水相望。

  曼殊精神

  尘封近半世纪

  文化导师“重回”读者身边

  苏曼殊爱憎分明,当他的好友、革命党人赵交谊为了黄花岗起义而献身时,他含悲作了一幅《荒城饮马图》,焚于故友墓前,从此不再作画,以对故友悼念;而当有些人投身袁世凯时,他则立即与之绝交。

  苏曼殊耿直的个性令他结交了不少朋友,朋友都是当时革命界、文艺界的著名人物。如陈独秀、章太炎、宋教仁、鲁迅、李叔同……如果把苏曼殊的友人,一个一个名字排在我们脑海里,这差不多成了一幅民国以来文人名士的缩影图。

  故人们爱以“清白”形容他;孙中山则以“率直”评价他;续范亭以“革命伟人”、“高僧”、“前贤”肯定他;而章太炎以“厉高节”,“抗浮云”来赞扬他。

  苏曼殊同时又是一名“独行之士”,性格独特,所以许多人把一些趣闻轶事都附会在他身上,使得他变成了令人难猜的谜团。在“文革”期间,苏曼殊及其作品全部被扫进了“封资修”的垃圾堆,一般的青年读者对苏曼殊一无所知,甚至连某些专业的文学工作者也对他所知甚少。

  如今,他的故居已经正式对外开放,这位曾经令无数读者着迷、又带着神秘色彩的一代“文化导师”又重新“回到”了读者身边。

  建“文化盛市”

  再扬曼殊品格

  珠海市博物馆研究员杨长征说,苏曼殊不但被历史尘封了近半个世纪,他的故居也已破落,一直以来,不少文人墨客来瞻仰故居,久久不愿离去。为了发扬曼殊精神,还苏曼殊的本来面目,珠海市政府专门把他的故居修葺一新,珠海市还专门请来历史及文化专家,召开了苏曼殊研究会,征集了苏曼殊的一生之中作品以及革命事迹。今天,苏曼殊终于再次“出现”在人们面前,他的作品亦得到后人的肯定。

  据介绍,珠海市已把历史人物作为宝贵财富,弘扬曼殊精神,在他的故乡前山镇,建起了苏曼殊铜像,让人瞻仰,珠海粤剧团还编写大型的粤剧———《一代情僧》,讲述他与一个调筝女的凄美爱情故事,在珠三角及港澳地区巡回,引起了轰动,现在又准备拍摄大型连续剧《苏曼殊》,作为珠海“文化盛市”其中主要内容。(来源:广州日报)

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暴雨考验北京交通
2003年审计报告
日本调查东海资源
2004年高考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美洲杯激战 亚洲杯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青少年教育 网络妈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