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邓小平思想指引汕头特区人“杀出一条血路来”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12日10:35 大华网

  “金味杯”广场歌手大赛启事

  由中共汕头市委宣传部主办,各大媒体协办的“汕头市‘金味杯’广场歌手大赛”即日起接受报名,大赛简章及报名表各报名点均备索览。

  报名地点:市新兴路老文联大楼(电话:82746448434434)、黑白键琴行(电话:8732798)、雷格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电话:8363328)、海鸥琴行(电话:8736039)、潮汕星河教育艺术中心(电话:8368775)、三乐文化艺术教育中心(电话:8166211)、濠江文联(电话:7367817)、金平文化馆(电话:8318394)、峡山祥园文化广场(电话:0661-7909895)澄海音协(电话:5720519)、南澳音协(电话:6802293)等。咨询电话:8557676中共汕头市委宣传部2004年3月22日

  本报记者李凯

  “邓小平同志有两句著名的话,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其中一句这样说:特区应成为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对外开放的窗口。这意味着创办汕头经济特区,不仅是搞好自身的建设,更重要的是要成为国家试验基地,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及全国改革开放探索一条路子……”

  细雨绵绵的早晨,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刘峰同志坐在办公室,年逾七旬的他,满头银丝、精神矍铄。1981年11月14日,刘峰担任汕头经济特区管委会主任,挂帅创办汕头经济特区。相隔23年后,这位特区的创业者和拓荒人,深情忆起往昔的峥嵘岁月,侃侃而谈,刹那间,仿佛他又戴上竹笠,卷起裤腿,加入那些行色匆匆的建设者身影行列,顶着漫漫风沙、如火骄阳,凭着满腔热血,在荒山沙丘里开掘一个理想,铸造一个辉煌。

  “要杀出一条血路来。”当年,邓小平同志充分地估计到,特区建设过程中将会遇到各种阻力和干扰,提出这样鼓舞特区建设者的警句,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勇气、力量和信心。这是刘峰同志印象最深的另一句话。

  杀出一条血路!这对汕头特区建设意义非同一般。“1981年特区创办初期,每走一步都很艰难,硬件要改变,要成为一个全国的好榜样;软件要改变,思想、观念、制度都要创新。”任务艰巨,现实却很残酷:汕头的基础设施薄弱,机场只航行一架小型飞机,性能落后,外商一看都很奇怪,怎么这架飞机会冒烟?公路坑坑洼洼、凹凸不平,往往到广州、深圳一坐车就是十几个小时的颠簸,人们被折腾得叫苦不迭,连说就像“骑马”一样。

  由于能源严重不足,当时汕头灯不明,水常停,“全国人年均用电500度,全省300度,汕头才60度,一到晚上到处黑灯瞎火。”80年代的汕头人民,还在用老掉牙的古董电话,打起来吃力不讨好,有人说:“在汕头打电话,不如骑自行车走一趟快!”

  百废待兴!特区建设还面临巨大的资金困难,每年在投资计划安排都是伤透脑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块钱恨不得掰成碎片花。对于特区建设者来说,在这个艰难的发展时期,需要的是智慧,更是意志。

  “想升官、想分房子、想提工资,都不要来搞特区建设!”刘峰斩钉截铁地说:“这在当时若干年内都是不可能的。”特区工作条件艰苦,1982年7月,汕头特区管委会为了方便指挥建设,搬入市郊区农科所的一幢三层小楼里,办公桌不够用,有的人坐在铁箱木箱上办公,小楼前面空地用竹蓬搭了一个厨房和食堂,没有桌子没有椅子,就是让大伙儿在排队吃饭时有个避雨的地方。这里也用以开大会、听报告,向外来贵宾介绍特区建设的设想及进度,大家在这吃中饭,吃完饭不回家,不休息,接着上班。

  “愿意来的人,都有一个基本信念,有一个理想,就是要为群众办实事,为特区建设添砖加瓦。没有名,没有利,还承担着改革试验的风险。没什么可图的,就是讲一个奉献精神,要看到社会生产力发展了,人民的生活改善起来,为这做贡献,吃什么苦也都值得。”

  第一批特区人来了,都是久经沙场的“老革命”,凭着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无限忠诚;一批中青年干部来了,内心窝着一团火,满怀建设的激情;一批基层的干部职工来了,想摆脱旧体制羁绊,在更为艰苦紧张的环境中贡献才华和智慧;一批怀着宏伟理想的大学生也来了,渴望迎接挑战,实现人生价值……

  杀出一条血路!“要敢闯、敢斗、敢拼!”特区人用“拓荒牛”的精神,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实践,奏响了激昂铿锵的创业曲。

  1981年冬天,特区第一期开发的0.2平方公里土地的“三通一平”工程启动了,一大群人光着脚,淌过20米宽、水深过膝的龙湖沟,爬上这一片荒芜的沙丘,西北风卷起细沙扑面而来,不见人家、房舍,没有水源、照明,只有一株株仙人掌随风摇曳。没有推土机、没有拖拉机,带着畚箕、锄头、扁担和铁铲,第一代特区建设者就在这里,向大自然开战。条件是那样艰苦,特区建设的先行者们顶风沙、冒寒暑,在竹蓬房里铺上席子,困了倒头就睡,谁也说不清每天工作多少小时,什么是上、下班作息制度。“当时到荒沙丘建厂房,都用一块块一尺见方的平板石头铺设道路,就能在上面搬沙运石,挑土走路。为了节省,这些石头可以经常搬动,这片地平整完了,就搬到另一条路去反复用,国务院特区办公室的负责同志来视察时感动地说:你们艰苦创业的精神实在难能可贵!”

  “建设发展要走求实之路,根据汕头的实际情况,管委会提出开发一片、建设一片、投产一片、获益一片的思路,务必使开发的区域能迅速形成生产能力,获得经济效益,得到中央、省领导的肯定,认为投入少,产出多,效益好。”

  昔日荒山沙丘,如今琼楼玉宇。1981年至1991年,10年特区建设,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汕头人创造了当时的一个奇迹:建成新开发区9平方公里。而在1981年前,汕头开埠后经历百年风雨,仅仅新开发了6平方公里。10年开发的成果,比过去100年的总和还要多。1991年,汕头特区共有企业1995家,其中三资企业617家,总利用外资达3.74亿美元,80%的产品实现外销,特区通水、通电、通讯,基础设施配套日臻完善。

  追述至此,这位75岁的老人回忆起当年一个场景,深深地动情了:“当年省委领导吴南生同志来汕头视察,和我一起在龙湖宾馆,看到迎宾路上下班的人流拥挤,人们穿着漂亮的衣服,骑着自行车,生活有保障,都有工作干,风风火火地奔着事业,我们的心里无比欣慰。”

  “杀出一条血路来”,邓小平同志的勉励和鼓舞,在汕头特区建设历程中化为众志成城的巨大号召力,在火热的工作、生产、建设实践中一步步地变成现实。

  “小平同志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也是创建经济特区的总设计师。在他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没有小平同志,就没有今天的特区,国家也就没有今天这样辉煌的成就。”

  “时间已经证明邓小平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正确性,历史还将进一步证明他的理论的无限生命力。小平同志立下的丰碑,在中国大地上将世世代代流传下来并发扬光大。”刘峰同志对当今的特区建设怀着拳拳赤诚之心:“历史在前进,和我们当年相比,现在汕头的发展条件、物质技术基础要好得多,特别是新一届领导班子有朝气、有决心、有信心,把汕头建设成经济强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应当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相信汕头的明天会更美好。”(来源:《汕头日报》)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法文化年精彩纷呈
北京暴雨阻塞交通
2003年审计报告
日本调查东海资源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欧洲杯落幕 美洲杯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青少年教育 网络妈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