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审计署与被点名单位起争议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13日03:10 人民网-江南时报

  国家审计署的审计报告引起媒体和公众的强烈关注。因为那种公开点名、不留情面的做法,在听惯了“有关部门”这样的含糊措辞的今天,确实给官场文化吹进了一股清新气息。

  但是有些被点名的单位坐不住了,纷纷通过各种方式为自己辩解。先是云南大姚地震灾区相关部门否认自己挪用过救灾款物;而锦州交行和法院方面则公开声称,他们搞出的“批量核销”,是“具体工作程序上出的问题,不能说是‘联手作假’”。

  另一些被点名的单位则没有这么客气,国家电力公司是此次被暴露出来问题最严重的部门,他们的相关负责人回敬审计署:“在全体员工紧张工作应对电力短缺的多事之秋,国家审计署披露此事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电公司员工的士气。”这位负责人甚至含蓄地指责审计署不该向媒体透露此事。

  长江重要堤防隐蔽工程建设管理局的一位工作人员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则干脆怀疑审计署的动机是“表功”。

  既然冲突已经暴露,就应当寻求解决之道。不过,退一步想,这些辩解本身也提出了一个目前被人们普遍忽视的问题:国家审计署的报告确实是可信的吗?

  一个基本事实是:审计署也是一个行政部门,其调查是人进行的,报告也是人写的,因而也是有可能出错的。那么,人们何以宁愿不相信被点名部门的辩解,而坚定地相信审计署的报告呢?在很大程度上,这或许是因为民众对腐败、对政府部门滥用、浪费、挪用财政资金的行为深恶痛绝。但是,审计署不是司法机关,它的报告是否可信,事实是检验的第一标准,不能是它自己说了算。

  因此,严格说来,需要某种程序,让那些被点名的部门能与审计署进行公开讨论,从而让公众知道审计署所描述的问题是否属实。

  目前,审计署与被点名单位之间的媒体战,只会让公众糊涂。我们需要一种比较正规的程序来澄清这些问题。也许,全国人大常委会应当召开调查听证会,召集相关部门责任人就其被审计出的问题是否属实,与国家审计署“公堂对簿”。

  中国《新闻周刊》供稿

  《江南时报》 (2004年07月13日 第十二版)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暴雨考验北京交通
2003年审计报告
日本调查东海资源
第15届世界艾滋病大会
2004高考录取结果查询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美洲杯激战 亚洲杯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