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香港文化回归“与时俱进”:流行语凸显文化认同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13日14:36 中国新闻网

  (声明:此文版权属《国际先驱导报》,任何媒体若需转载,务必经该报许可。)

  国际先驱导报香港特约记者纪家硕报道

  维多利亚湾边的夜色里充满了各种各样流行的时尚。从流行的服装、手袋、珠宝首饰,到最新款的数码相机、手机。香港大学的一位博士生李小姐告诉《国际先驱导报》:“香港是一个充满了流行的空间。你在这里会不知不觉地发现,香港人崇尚什么,这里就流行什么。”

  在这里几乎所有的流行语都代表了香港人所崇尚的文化。回归7年之后,香港人在逐渐发现,其实大陆流行的许多东西,已经走在了香港的前面。于是在香港人的嘴边,也出现了许多大陆的流行语词。而这些语词的背后,是文化向心力的趋同。而这种力量在回归7年后已经越来越强。

  香港人的“与时俱进”

  今天的内地人都记得80年代流行于中国大陆的许多词语其实来自香港,80年代的中国人第一次从港片里学会了感叹“哇塞”,学会了戴上墨镜“装酷”;一言不合就要“摆平”你,或者是要跟你“单挑”。至于酒吧起名叫“兰桂坊”、“铜锣湾”更是正常的事情。

  这种情况今天已经发生了变化。香港文化评论家们常常用大陆的流行语来评价香港的事情。从政治流行语上来看,“与时俱进”,“新三民主义”这些词汇已经成为了香港报章的常用语,在评价香港新政策时,常常用是否“与时俱进”,是否能够顺应时代要求作为评价标准。甚至连普通的香港人,也经常说自己要摆脱旧观念“与时俱进”。而“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政治情怀,是香港媒体对内地政治文明的重新认同。

  “杨利伟”、“解放军”则成为了孩子们的流行语。今年,杨利伟访问香港的时候,在孩子们中间引起了轰动,许多孩子都在香港媒体的采访中表示,要成为香港第一个“杨利伟”。6月中旬,人民解放军海军舰艇编队访问香港并且公开展示,又引起了全港的轰动,许多父母带着孩子到军港参观,是开放军港参观以来人数最多的一次。

  “海归”这个词本来也不应该在香港流行起来。其实香港拥有海外学历者的比例远远高于内地,海外留学对于香港人来说,本是一件十分寻常的事情。但是随着如今越来越多的香港人到内地求职,两地人员往来越加频繁。这个时候香港人经常说的是“In”——进入大陆工作,而不是“Out”——去海外。因为毕竟在大陆出现了更好的就业环境和更多的机遇。同时出现的还有CEPA这个词。

  “大款”“活雷锋”“傻冒”则成为了香港人与人调笑时的常用词。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有许多年轻人既会唱哈狗帮的Rap,也会唱雪村的“东北人都是活雷锋”。比起10年前香港都是本土歌星和台湾歌星的天下,这个情况发生了变化。韩红、雪村等内地知名的歌星都曾经在香港举办过演出,大陆流行的歌,也自然地唱到了香江。

  香港与大陆不再擦肩而过

  香港媒体人士杨志祥告诉《国际先驱导报》,香港流行语的变迁,实际上就是香港与内地文化认同的变迁,这种变迁与经济地位紧密相关。他告诉记者,目前香港的整体环境与内地密不可分,在香港媒体上,每天都可以看到大陆的新闻事件和流行语。比如在SARS爆发期间,香港报章的翻译完全是按照内地媒体的说法“非典”,这在以往是不多见的。

  大陆与香港文化的趋同,在很大意义上体现了7年回归的作用。王家卫曾经说过,香港人口仅600多万,但是年产影片却在百部左右,除了香港本地,还开拓大陆、台湾以及东南亚和北美的市场。但是今天,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梁冠华等话剧表演艺术家带着《茶馆》等话剧来到香港时,却也能在香港的观众中赢得空前的掌声。

  凤凰卫视评论员杨锦麟表示,母体政治经济和文化与子体之间明显的差距以及母体在社会各方面发展的相对落后,曾经是大陆和香港擦肩而过的原因。但是香港的经济和大陆经济的整合,在回归之前已经形成了相当密切的规模。因此香港政治经济界的人士认为,香港文化与内地文化的融合,其实在经济整合的那一瞬间就已经开始了。

  2004年6月,维多利亚湾畔展翅欲飞的著名建筑香港文化中心里,正在举办吴观塘中国水墨画展,而距此不远的香港文化博物馆里,常年展出着香港收藏家收藏的中国历代文物,香港人在周代的酒杯和明清的瓷器之间留连。历史的流行从来就没有发生偏差,就像香港从来也没有离开文化的中国一样。(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暴雨考验北京交通
2003年审计报告
日本调查东海资源
伊武装绑架菲律宾人质
第15届世界艾滋病大会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美洲杯激战 亚洲杯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