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从迟到的绿化降噪研究说起(城市闲话)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14日01:53 人民网-华东新闻

  郝洪

  有一条关于上海绿化的新闻,说是绿化降噪研究成为今年上海科技攻关项目,到明年底该市将诞生首个减噪绿地。同时,有关部门还将为城区绿化提供一份能消减噪音的“菜单”:15种减噪效果良好的植物,以及10类可减少噪声4—10分贝的植物群落。

  媒体在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自然是喜气洋洋。言下之意,上海不仅重视城市绿化,而且开始重视提高绿化的质量和丰富绿化的功能。

  但是,这个消息却让人感到有些郁闷。笔者虽不敏,但绿化可以降低噪音这一点常识却是知道的。记忆中,它和绿化可以净化空气这样的理论一样,属于中学阶段的知识普及。城市开展绿化运动已有时日,有报道说,上海的公共绿地面积规模,已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人均“一双鞋”、20世纪90年代初的人均“一张报纸”,达到现在人均9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5%。算来,其近10多年来的绿化投入应该是以数十亿计。这样的大投入,最初竟没有好好测算一下绿化有哪些功能,以及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它的功能,这实在令人难以理解。

  不单是上海,北京也是在两年前才开始绿化减噪研究的。而在其他相当多的、正轰轰烈烈开展“绿化运动”的城市里,这项研究还没有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这不是个小事情。从经济角度来讲,绿化减噪的功能没能体现,其绿化就是不合格产品,投入产出比没有达到效益最大化。从城市建设的角度而言,这反映了绿化规划建设缺乏系统化。绿化的功能在其建设过程中被分散了———城市中心的绿化主要是为了好看,要有层次、有变化;道路两边的绿化主要是隔离,至于是否美观,是否减噪,就顾不上了;河道两边的绿化则考虑的是防护作用,它是否还可以有经济价值,则不需要考虑的。

  城市规划建设缺乏系统化,不仅体现在绿化这一项上。就拿这两天频频出现的“暴雨灌瘫城市”的新闻来说,它所折射出来的也是同样的一个问题。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副会长邹时萌批评说,“现在,有大广场的城市比比皆是,但有真正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的城市却很少”。他认为,许多城市宁愿把钱投入做外在的形象塑造上,而不愿多投入到内在的品质、功能的提升上。笔者以为,也并不是所有的城市都是“要面子,不要里子”的。问题是,在设计建设“里子”工程的时候,缺乏系统化,更缺乏长远眼光,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一个地方的地下排水系统有出了问题,就修这一段地下排水系统,至于改建后,这一地区的地下排水系统是否与其他地区的排水系统兼容,则不是当时要考虑的问题。

  当然,城市规划建设能否系统化,还受体制的制约。比如我们在做道路设计的时候,交通部门是否与气象部门沟通,除了考虑车流量的大小之外,也能兼顾到气候的变化对道路交通的影响;在设计道路绿化带的时候,园林绿化部门是否能与环保部门坐到一起,讨论出一个科学的方案;在城市地下管线建设时,电信、电力、环保、广电等部门是否能够通力协作,共同开发,避免重复开挖等等。

  回到“绿化减噪”上来。随着“绿化减噪”成果的出现,将是大规模的绿化改造运动,这又是一笔不小的投入。如果所有的城市在开始大规模公共绿化建设之初,就将“绿化减噪”功能纳入其中,通盘考虑而不是等到今天再回头重新设计,我们将节省多少资金投入?谁又该为以往的低效益承担责任?

  《华东新闻》 (2004年07月14日 第三版)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暴雨考验北京交通
2003年审计报告
部分省市陈化粮调查
伊武装绑架菲律宾人质
第15届世界艾滋病大会
日本调查东海资源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美洲杯激战 亚洲杯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