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人民时评:治重症,就得用猛药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14日02:16 人民网

  钟 诚

  “红包礼金”、“买官卖官”、“打旗号”这三个重点问题是当前败坏党的形象,损害干部队伍,破坏领导声誉的突出问题。新一届中央领导要整饬吏治,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从扭转眼下一些地方和单位奢靡风气入手,必须拿这三个广大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开刀。因为,治重症就得用猛药。

  “红包礼金”的泛滥,严重败坏着党风民风。吉林省靖宇县原县委书记李铁成,以在抗日英雄革命先烈杨靖宇将军命名的县上大收红包礼金而名臭全国。他在“悔过书”中坦白:这钱是送给县委书记的,不是送给我李某人的。谁坐这个位置,他们都照送不误。于是,在穷乡僻壤的吉林山区,李铁成在短短几年时间,按“正常”方式就收受钱财上百万元。李铁成收受红包礼金,在此地创了两项记录。一是该县的所有乡镇和县城科局以上单位不留“死角”;二是全县200多名科级以上干部没有“空白”。据《中国青年报》记者与“该县所有的机关部门反复核对,竟发现没有一个单位不向李铁成行贿。在全县范围内,李铁成受贿没有‘空白点’。调查结果表明,全县科、处、局级干部除李铁成本人和他的妻子外,几乎无一人不向他行贿”。李铁成有一年就收了44万多元钱财,这在经济发达地区可能不算多。但是,这笔钱,却相当于靖宇县当年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二点三。另外,从各地了解的情况来看,这些年查处的涉及经济问题的违纪违法干部,很少发现有不收受红包礼金的。由此可见,“红包礼金”歪风已经发展到不下狠心则很难制止的局面了。对此严重败坏党的形象的重症,不下猛药以治之,能行吗?

  “买官卖官”的蔓延,催化助长着吏治腐败。山西省长治县原县委书记王虎林,是闻名全国的官帽“批发商”。他深知“要得富,动干部”的诀窍,既做“零售”买卖,更搞“批发”生意。当他得知将调离长治的消息时,突击调整和提拔干部,从中大肆收受贿赂。据当地纪检监察机关查实,从1999年2月25日到4月24日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王虎林先后3次主持召开县委常委会,共提拔调整干部420人,其中提拔207人、调整213人。由于会做“批发生意”,王虎林家1995年存款仅1.34万元,1996年存款不过3万元,1999年就进帐184.36万元。1999年3月19日这天,王虎林的妻子张玉梅就到不同的银行存款21笔,款额72.5万元;5月2日又存款15笔,52万元。虽然像王虎林这种赤裸裸地进行权钱交易的人,只是领导干部中的极少数。但是,他对党的形象的损害却不能低估。而且“买官卖官”之风不坚决刹住,吏治腐败将难以避免!对此严重损害干部队伍的重症,不下猛药以救之,能行吗?

  “打旗号”招摇撞骗,难免共同坠入腐败深渊。被称为“河北第一秘”的李真,案发前系河北省国税局原党组书记、局长。他虽然只有大专学历,但由于会走关系,跑门道,善于打着领导干部的旗号办私事,谋私利。于是,他28岁就当上省领导的秘书,7年间跃升至正厅级领导干部,此间还贪污受贿1000多万元。有人说,李真这个“政治暴发户”加“经济暴发户”的“双料暴发户”,既是走关系走出来的,也是跑门道跑出来的,更是打旗号打出来的。俗话说,“苍蝇不盯无缝的蛋”,“篱笆扎得牢,野狗钻不进。”蛋被苍蝇下了蛆,篱笆被野狗钻了洞,那还能有什么好蛋、好事?李真虽然已经被处以死刑,可是,他给河北党风、政风、民风造成的恶劣影响却很难在短时间消除。中国自古就有“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之说。领导干部如果在廉政方面,连自己的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都管不住,人们又凭什么相信他能管好自己,管好下属的地区部门和干部?!当前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打着领导干部旗号办私事、谋私利的问题仍然相当突出,对此领导干部自毁形象和姑息、听任他人严重败坏其形象的重症,不下猛药以医之,能行吗?

  说了这么多,可能有网友会认为,三个突出问题是重症,没问题;但是把公开承诺当猛药,则未必。笔者却以为,治重症当须用猛药,而公开承诺就是这剂猛药中必不可少的一味药。公开承诺有利于把领导干部的形象放在更多的明亮处,因为明人难做暗事;公开承诺有利于把领导干部的声音让更多的人听到,因为大声音通常真实;公开承诺有利于把领导干部交给更多的人来监督,因为众目睽睽难逃脱;公开承诺有利于把领导干部的言行用制度来规范,因为自律是银,他律是金……

  既然反腐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多管其下。那么,治疗当前领导干部在廉政方面的这三个突出问题,也绝非一味药就能管用。反腐败是场持久战,靠一仗取胜不现实,靠一味药治愈不可能。在治疗重症的这剂猛药中,每味药各有各的功用。因此,在这场有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斗争中,任何积极的措施都应当欢迎,任何有利于重症好转的药都应当采用,这才是理性的、积极的态度。公开承诺的意义和功用,有人已在“走好公开承诺这步棋”中讲得很清楚了。在此容不赘述。??数?:耈х说,无论送出去学习培训的官员们是好是孬,大家都难以拥有稳定、乐观的预期收益。我们为什么不能从大批的归国留学人员中选拔政府官员呢?有现成的不用,还要花纳税人的税金,送官员出国培训!这真是败家子作风!是孙卖爷田不心痛啊!

  鬼才相信他们“培训”的鬼话,拿着纳税人的钱出去潇洒一番。以前怎么把事情办砸锅,回来后照样砸锅。要说培训,中国这么多大学,就算离世界最先进大学有不小差距,难道连几个官员都培训不成了?就算退一百步说需要国外的先进管理思想,难道就不能把花在当官的身上的学费、生活费全部一次性支付请个外国人过来讲学?

  这位网友的观点我非常赞同。文章有理有据,相信政府一定也能看得到。

  其实就此事提反对意见是无用的,当官的要去还是照样去,原因是你管他还是他管你,你不让他去你有这个权力吗?我看是白说!更多留言……

  (留言52条)

  问题的关键是:多年以来,卫生部门通过强制的婚检,只是高收费,发高额奖金;而婚检只是走过场,引起了群众的极度反感。卫生部门应很好地反思一下。

  婚检呈现急剧下降趋势,原因很多。在部分乡镇没有设立婚检科室,只能在县市一级的医院才有,而且收费过高,再上农村的思想意识不够高,很难会“自愿”去婚检。要提高婚检率,可以采取分级管理,有条件的财政可以提供免费的服务,没有条件的,可以采取财政补助,逐步地过度到“自愿”。在我国目前的生活条件,国家不拿出钱来,那只能“强制”。

  我看关键还是自欺欺人在作怪--婚检部门收钱就放人,被婚检者则自存侥幸心理。

  广大老百姓怕看病、看不起病,怎么不见卫生部出来说话呀!挂羊头卖狗肉的做法骗得了谁?

  不要放大“自愿婚检”的缺点,不要缩小“自愿婚检”的优点。绝对不搞强制婚检,绝对不给卫生部门捞钱的机会!

  建议婚检仍以自愿为原则,由政府提供免费婚检。

  强制婚检,只不过是婚检部门从自身经济利益考虑罢了,试想每年婚检费用数千亿元,这一肥肉谁想放弃?在我们这里,只要交钱就给你盖章,这是从提高人口素质出发吗?

  我认为自愿婚检是利大于弊,尽管现在存在一定的问题,但作为革新的内容,总有一定的适应时间,随着人民认识的加深,我相信自愿参加婚检的夫妇必定增加,不必要强制婚检。

  如果一开始医院收费合理,制度健全,婚检并非变相收钱,也许真的有人会自愿去检。

  强制婚检不可,引导自愿婚检彰显以人为本的理念。但最重要的是加强宣传,提高人们对婚检重要性的认识。读者:李嘉全

  婚检到底有多大作用?别把婚检的作用估计得太高,一些部门和单位热衷于婚检,恋恋不舍,说到底是部门利益作祟。国家取消强制婚检,实在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是社会的进步,尊重了大多数人的人权。因少数该检人的原因而让全社会跟着买单,太不公平。婚检率下降,实属正常,不值得大惊小怪,优生优育的措施有多种多样,下一代人的质量好坏不完全取决于是否婚检,合情合理的法律政策更重要。

  婚检是新婚夫妇自身健康、生活幸福及对下一代负责的举措,虽然取消强制性,这是党和国家对人权的尊重,以人为本,每个新婚夫妇更要自重,否则对自对社会都不利。

  任何事情不以强制措施作后盾,完全以自由意志行事,将最终自受其害。以强民族计,还是恢复强制婚检为上策,多为下一代的下一代考虑,不要为现在的一时方便而断了整个国家民族的前途。试想几十上百年过后,人民都是体弱多病,难道又让“东亚病夫”重演。

  当年强制,出生的次废品率一样多。婚检除了给医院增加业务外,到底还能起到什么作用?

  说句实在话,婚检在大城市也许有多益处,可是在我县的农村婚检只是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对农民无任何益处可言,因为婚检只是在乡医院或者区医院进行,婚检项目也极其简单,最多也就是查肝功、查血之类的,其它疾病根本就不查,同样要收价格不低的几十元(以前好象是80元),这样的检查农民当然不喜欢,婚检其实也只是个人的事,只要我们加强教教育,提高人民素质就行,也用不着我们在这里讨论了,试问谁不想自己的后代是“优良品种”,只是我们的政府行为要可行,要人性化才行!

  我看是利益的问题吧?这个检查查出了什么没有?以前有没有报告?

  其实婚检对每对新婚夫妇真得是很重要,我也经历过强制婚检,当时唯一的感觉就是相关的检查有很多项不没有必要的,完全可以不做,而真正影响到生育健康的疾病检查??逈ц?:?х鐐ц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暴雨考验北京交通
2003年审计报告
部分省市陈化粮调查
伊武装绑架菲律宾人质
第15届世界艾滋病大会
日本调查东海资源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美洲杯激战 亚洲杯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