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不失时机地推进改革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14日05:31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评论员

  当前我国宏观调控已取得明显成效,这是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方针政策,狠抓落实、深化改革的结果。宏观调控为进一步改革提供了契机和动力。深化改革、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是进一步搞好宏观调控的迫切要求,也是顺利实现宏观调控目标的制度保障。

  去年以来,我国经济在总体向好的同时,出现了投资增长过猛,货币信贷投放过多,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粮食供求关系发生变化等问题。党中央、国务院见微知著,及时、果断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同时着眼于从根本上解决经济运行中突出矛盾和问题,一直没有停顿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各项改革有重点有步骤地稳步推进。比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审批项目的大幅度削减,行政许可法的制定和实施,拉开规范政府行为的大幕;积极推进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出口退税机制改革顺利出台,有力地推动了外贸发展;农村税费改革在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免征、减征农业税及其配套改革试点正在展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迈出新的实质性步伐;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深化金融改革,银行监管体制进一步完善,中央银行金融宏观调控的职责得以强化,中国银行与中国建设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造的改革开始破题,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顺利展开;民航、电力、电信等垄断行业改革取得重要进展,等等。这一切都显示,加强宏观调控并未放缓改革步伐,恰恰是宏观调控措施的及时出台与各项改革的积极推进,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的局部问题才没有发展为全局性问题,经济运行中不稳定、不健康的因素才得到抑制,同时又保持了经济的较快增长。

  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还未根本解决: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仍然偏大,投资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很明显;煤电油运供求紧张的状况还未缓解,等等。其深层次原因是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体制不完善、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只有继续深化改革,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投资盲目扩张的冲动和盲目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倾向,从体制和机制上不断增强经济健康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活力。

  控制投资过热,需要在贯彻落实各项宏观调控措施的同时,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投资体制改革。只有政府的角色定位搞准了,尽早地从微观经济活动中脱身出来,真正做到政企分开、依法行政,才能把精力真正用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才能有效规范政府投资行为,严格市场准入,正确调控和引导社会投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加强金融调控和监管,不仅要管住流向投资过热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领域的资金,加大对经济社会薄弱环节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更重要的是要加快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着力推进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建立健全银行自我发展、自我约束机制,强化内部风险管理,使银行能够自觉将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要求、市场需求变化和自身业务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优化信贷结构,提高贷款质量和效益,减少信贷风险。

  加强农业基础,需要在继续抓好农业和粮食生产的同时,全面推进粮棉流通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农村信用社改革,加快土地征用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机制,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抓住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市场约束进一步增强的新机遇,推动国有企业加快改革、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总之,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既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与其他宏观调控措施相辅相成、互为依托、互相促进。我们一定要全面、正确、积极地理解和贯彻中央宏观调控各项方针政策,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快结构调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来,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人民日报》 (2004年07月14日 第一版)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暴雨考验北京交通
2003年审计报告
部分省市陈化粮调查
伊武装绑架菲律宾人质
第15届世界艾滋病大会
日本调查东海资源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美洲杯激战 亚洲杯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