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不仅仅是40年“扫厕规矩”被废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14日06:21 新京报

  北京西城区兵马司胡同51号大杂院从上世纪60年代就延续下来的“轮流扫厕”规矩,轻而易举地被一位小伙给废了。与其说这种行为是在挑战老北京的公序良俗,不如说它违背了新北京的文明准则和市民精神。这则看似诙谐,但让人轻松不起来的新闻再次告诉我们,最近由《新京报》发起的“新市民文化”讨论,还有必要说下去。

  为什么要对扫厕这样的小事揪住不放?是因为我们太不甘心坚持了40年的“厕所轮值”,就这样无缘无故地被毁。如果这块小木牌废得“说不清,道不白”,不但对这个大杂院的几代人有失公允,也是对这座城市绝大部分公民遵守普遍规则的一种“游戏”。正是我们身边的普遍规则不断被挑战、被藐视,不断无疾而终,才使北京的城市精神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处于流浪状态,才使北京的市民行为不断遗失着是非观念和标准。

  我们不能只要求北京的原住居民遵守“新市民文化”,发扬“新市民文化”,光大“新市民文化”,对外来居民来说,同样也适用于这种约定俗成的普遍规则。如果我们在大谈文化融合的同时,又不自觉地独立出两种不同的行事作风和评价标准,我们所提倡的文化回归和精神家园统一,就有可能演变为一种固步自封的“小市民文化”,一种流于形式的“伪移民文化”。

  在倡导和创建“新市民文化”的过程中,不能把所有老北京文化都归为糟粕。正是胡同文化的朴素、大杂院文化的平实,才积淀出生活在51号大杂院的居民40年来无怨无悔的忍耐精神。虽然我们今天不能完全对这种生活方式表示赞赏,但同样也不能对一种相敬如宾的邻里和睦关系产生不敬。可以设想,如果摘了那块“厕所轮值”的小木牌,就等于封了人们日积月累的好风俗、好习惯。毕竟,在社区文化还没完全建立之前,我们需要一种调节社会秩序的公序良俗。

  我不知道那位挑战规矩的小伙能不能看到这条新闻,或许他在北京“作息不固定的生存状态”也需要大家同情和谅解。毕竟,与几百万新移民的共同目标一样,这座城市的所有人们,都在为不再继续过上这种“厕所轮值”的生活而努力着。那么,当类似“厕所轮值”的小木牌挂在每个人的门口时,请你毫不犹豫、不计代价地接过手来,冲掉那些与这座城市格格不入的污垢,为它重新挂上文明和美德的标牌。因为,或许你打扫的不仅仅是一座普通公厕,而是一位新移民融入这座城市的造福行动。同样,这种市民精神,也标榜着你与这座城市同呼吸、共命运的素质。

  右拉(北京记者)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暴雨考验北京交通
2003年审计报告
部分省市陈化粮调查
伊武装绑架菲律宾人质
第15届世界艾滋病大会
日本调查东海资源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美洲杯激战 亚洲杯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