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穷帽子”不能成为“白吃的午餐”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14日08:45 南方日报

  声音

  朱述古

  贫穷早已不是光荣的事情,但是时下一些地方的经济强县却要争抢一顶“穷帽子”,而一些本已跨入经济强县的县也舍不得脱去“贫困县”的帽子。原因无他,就在于“穷帽子”能带来特殊“恩惠”。这无疑会对国家扶贫资金造成极大的浪费,并最终影响扶贫的综合效益和地区之间的协调均衡发展。“贫困县”名实不符,关键在于这顶代表着利益倾斜的“穷帽子”本身就是一份“白吃的午餐”。

  按照政策规定,评定“贫困县”要依据贫困人口数量占乡村人口比例、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GDP以及人均地方财政收入等多项指标。应该说,这项制度能大致反映出一个县的贫困程度。扶贫部门应该严格坚持标准,并适时对“贫困县”的脱贫情况进行考察,以保证把宝贵的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

  经济强县能抢到“穷帽子”,而那些真正需要扶持的贫困县却无人问津,这不由得不让人怀疑究竟什么是争取“穷帽子”的核心竞争力。既然争取“穷帽子”是一场激烈的竞争,那么,这种你争我夺的“争取”就需要付出成本。由此我们不难想到,至少在经济成本的支付上,那些真正需要帮扶的穷县肯定竞争不过实力强劲的富县。并且,贫困县的评定由地方扶贫部门独家操作,反正是国家的钱,给谁都是给,如果监管不到位,手握生杀予夺大权的地方扶贫部门就难免“嫌贫爱富”。

  再从受益方来看,“穷帽子”带来的恩惠缺少制约机制,也是各县包括经济强县不惜一切、不择手段争夺“穷帽子”的重要原因。一些地方为了博得扶贫部门的青睐,甚至成立专门的公关机构“跑步(部)前(钱)进”,而在争取过程中支付的“公关费”往往在获得的扶贫资金中报销。同时,扶贫款到了县上,这些钱怎么使用,却鲜有人问津,一些专项检查也走了过场。一句话,反正是国家的钱,谁用都是用,“白吃的午餐”往往会很快被瓜分殆尽并成为一本糊涂账。

  扶贫资金是代表国家意志的明确使用方向的公共财政资金。要避免扶贫资金成为“唐僧肉”,从机制上杜绝经济强县侵占扶贫资金的现象,必须建立完善扶贫资金管理的担责制度。政府扶贫部门作为公众利益的委托——代理人,对评定不实甚至随意确定帮扶对象的责任人应当严肃查处。而经济强县的干部通过非正常手段争得“穷帽子”,应该让其付出政治上的代价。

  摘自《中国经济时报》2004.7.1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暴雨考验北京交通
2003年审计报告
部分省市陈化粮调查
伊武装绑架菲律宾人质
第15届世界艾滋病大会
日本调查东海资源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美洲杯激战 亚洲杯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