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银监会是惜贷还是防范风险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14日08:59 新京报

  据透露,最近以来中国银监会不断地给下面的金融机构下发一些关于信贷风险的指导性文件,先要求各银行对不同行业信贷采取不同的比例,后要求各银行机构追讨某上市公司的贷款不要逼得太急,近来又下发一份通报“名单”,要求下面的金融机构加紧对这些名单企业贷款的贷款监控,以减少各金融机构可能面对的风险。

  对于银监会这样一些措施或指导意见,有人认为,在目前的情况下,它是意味深长的。一就是表明在大宏观环境下,银监会要求整个银行信贷收紧,即以往所谓的惜贷;二是这可能是特别针对民营企业而来。因为,在这次所开出的黑名单中,基本上是民营企业。

  在此,我们应该如何来评估银监会的所为呢?这种作为是一种市场方式还是一种计划方式?如果是市场行为,人们为什么会这样议论纷纷呢?如果是计划方式,在金融改革市场化的过程中,这种计划方式能够起到多少作用?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只有认真思考,才能得出好一些的结论。

  正如有媒体所指的那样,在目前我国宏观调控取得显著成效的大背景下,银监会最近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是意味深长的。因为,银监会无论是指导意见的出台,还是对一些企业名单的公布,都表明了银监会的真正目的不是在于宏观调控,而是防范宏观调控之后国内银行业可能面临的金融风险。

  因为,去年以来的一系列事件,都表明了国内民营企业集团是银行信贷风险问题丛生的雷区。从已有的事件来看,一方面国内学界在大力呼吁如何为国内的民营企业发展创造更好的融资环境,另一方面,很多国内民营企业一旦走向正式的融资之路,却不是十分珍惜这些来之不易的条件与环境,而是利用现有制度法律的不足,刻意地以掠夺式的方式、不择手段地敛取社会之财富,破坏现有的制度环境。

  可以说,许多民营企业都是采取所谓的资本运作方式,企业通过关联贷款等方式从银行大量借入比自有资本金高得多的资金,形成某种资金链,以获取最大的利益。在我国现有的金融体系下,企业的资金90%以上来自银行,特别是来自银行贷款,直接融资的比重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企业信贷比重较高,必然会给银行带来较高的风险。特别是当企业利用制度不足来掠夺式地从银行获得资金时,这种风险更是会越来越大。事实上,当德隆集团所潜藏的风险暴露出来时,国内银行的风险陡然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各银行收紧德隆的信贷,向德隆追讨债务也是十分自然的。但是,当国内所有的银行都这样做时,德隆的资金链立即就会断裂,银行的风险也就立即显露出来。因此,银监会出于这样一个角度来提出指导意见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道理归道理,最为重要的是要符合市场之逻辑。如果一家快要崩盘的企业仍然希望通过政府出手的方式来拯救,这样做对今后企业优胜劣汰的竞争会起到负向作用。

  当然,这次银监会能够防患于未然,对有问题之企业开出警示性的名单,或用点名的方式对企业的信用进行监督和预警,这应该看作是银监会基本职能的一种体现,而不应该看作是银监会对企业的一种惜贷。因为,在信用体系较为健全的市场中,企业的信用完全可以通过市场的信用体系来查询。在这种情况下,银行监督机构也就不需要对企业的信用状况给出直接的指导意见。但是,在目前中国企业信用体系不健全,企业信用缺失的情况下,银监会采取这样一种方式来预警企业的信贷风险也不失为一种暂时可采用的方式。

  但是,银监会这种方式的使用一定要慎重,银监会的指导意见只能是一种提示性的东西,而不能成为银行机构是否对这些企业进行信贷的标准。各银行机构是否能给这些企业贷款,完全由各银行自己来决定,银监会不应该对各银行机构的行为过多指导。

  当然,对于这些事件,最为重要的,不是在于银监会来监管,如何公布指导意见,而是到了对民营企业的融资机制进行深刻的反省与研究的时候了。很简单,为什么民营企业一进入正式的金融市场就会如此问题重重,是仅仅由于金融市场监管不严吗?是由于我们现行的法律制度不足吗?当然这方面的原因是有的,但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现在的不少企业有一股十分不好的风气,一些民营企业做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希望通过轻而易举的方式来获得社会财富,就希望一夜暴富,不少人想到的不是如何做好自己的企业,向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与服务,而是如何从社会大捞一把一走了之。如果这方面的风气不变,银监会如何出台指导意见,如何监管都会无济于事。

  因此,在这个问题上,多管齐下才是解决问题之正途,仅仅银监会努力是不能够的。

  易宪容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暴雨考验北京交通
2003年审计报告
部分省市陈化粮调查
伊武装绑架菲律宾人质
第15届世界艾滋病大会
日本调查东海资源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美洲杯激战 亚洲杯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