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国际化”是市场决定的方向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14日09:45 新京报

  目前,北京许多民办中小学都在尝试或者准备尝试与国外学校建立合作项目,甚至干脆把国外的教育课程和考试标准直接引入到自己的学校。

  民办中小学出现这种走国际化发展之路的原因何在?北京市王府学校校长刘煜炎和北京爱迪国际学校副董事长JamesTan以及其他一些教育专家认为这是中国学生的特点和民办学校在中国的处境所决定的。

  中国学生需要另一种教育模式

  现在许多用人企业在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上都很谨慎,因为不少学生毕业学校的牌子很响,看简历也觉得没问题,但上手工作很困难,实际工作能力很差。

  这个慎招应届大学生的情况已经不是针对某个学校或者某个专业,而成了一种社会现象,这就让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产生了怀疑。

  一些专家尤其有国外留学背景的教育专家更是认为,这种学生特点和社会需求的脱节就是中国教育与国外教育差距的主要体现,国外强调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的学生更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不是考虑用什么具体的方法来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一方面,让中国公办教育迅速转变方向并不现实,毕竟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另一方面,如果仅仅依靠采用国际教育的方式来改变这种情况也不现实,首先能够出国接受国际教育的学生毕竟极其有限,其次目前中国留学生低龄化的趋势也削减了国际教育的影响力,许多小留学生在语言能力、知识基础和个人修养等方面都大不如前,许多“小海龟”比起国内学生,优点并不突出。

  “国际化”渐成民校惟一出路

  除了中国学生的特点外,刘煜炎还认为民办学校的处境也决定了其必须走国际化之路。中小学生源数量在近几年不断地下降,民办中小学势必会面临与公立学校争抢生源的局面,民办学校必须以质量和特色作为突围的手段。

  但是,重点中学在吸引优质生源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民办学校没有优质生源何谈质量;政府把资源都投给了公办学校,民办学校没有资源的支持何谈发展。因此,民办学校要迎合社会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把引入国外优质教育作为提升质量、创办特色的主要手段。

  北京欧美外语中学校长赵钰琳也认同刘煜炎的观点,他认为民办学校的质量和特色的关键在于要培养符合国际化标准的人才。

  而中国没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症结在于中国有一流的教师,但管理是三流的,设备是四流的,待遇是五流的。民办学校就是要在这些方面吸收国外教育的成功经验。走国际化之路不仅可以缓解民办学校面临的困境,而且还可以缓解教育资金大量外流的局面。

  据北京民办教育协会副理事长刘林介绍,学生出国留学的低龄化,使得国家大量的教育资金流向国外市场,北京一年外流的资金就达到45亿元。

  民办中小学加强国际间的合作,让学生在国内拿到国外颁发的学历文凭或者学分,实现本土化留学,这就可以大幅度降低教育资金的外流。因此这种与国外学校合作培养的模式是当前教育政策重点支持的领域,也是教育产业的一个重要措施。

  弊病分析

  现在的“国际化”多流于形式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刘慧珍

  教育国际化的实质是随着各国政治、经济的相互影响逐渐加深的,各国教育也必然会相互影响,并出现趋同化态势。

  从学生培养上来看,国际化学校培养的应该是受到全世界各国欢迎的人才。而且,务必要认清国际化只是一种手段,搞国际化的真正目的是把先进的东西变成本土特色,才能不断地发展自己。

  因此,国际化不能仅仅停留在浅层次地引入某一个西方国家课程、考试体系上,应该把许多个国家教育的优势都融合到中国教育中来。目前,大多数民办中小学搞国际化的根本问题在于完全没有深入到国际化的内涵中去,而只是流于形式,只是把国际化作为一种解决眼前生存问题、寻找出路的手段,而不是把国际化作为一个长远的发展目标来看待。

  发展难度

  国际化学校的三大软肋

  北京亚奥学校校长叶红一是校长,国际化学校的校长至少要具备中外文化的底蕴、中外教育的经验,思想开放的特点,而这种校长很难找。二是新理念的形成,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教育是横亘在国际化面前的一座大山,很难逾越。三是国际化的师资和管理队伍,目前在中国很难组织起既具有深厚的中西方文化底蕴,又了解中西方教育特点的教师和管理队伍。

  冷静思考

  国际化不是民校灵丹妙药

  汇才中学校长侯昕

  在确定学校的发展方向之前,应该先综合考虑五方面的因素:

  第一,不是教育专家和校长确定学校的发展方向,而是考虑家长需要怎样的教育服务。在没有给国际化做出准确定位的前提下,家长不会为玄而空的理念买单。

  第二,考虑有多少人真正需要国际化产品。由于海外归国人员地位的不断下降,使得留学市场逐渐疲软,如果市场需求不充足,就无法支撑学校的正常运转。

  第三,考虑有效的市场需求有多大。目前大多数家长的经济能力还无法支付国际化学校和出国留学的费用。

  第四,考虑竞争对手的情况。现在许多学校都在搞国际化,对手很多,且实力强大,市场的风险会很大。

  第五,考虑替代产品的情况。国际化学校的替代产品非常广泛,留学中介和英语培训班的实力都比较强,这无疑也增大了进入国际化市场的风险。

  6月29日本报与北京民办教育协会共同主办了北京国际化学校研讨会,会议上,专家就北京民办教育界出现的“国际化”现象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专家认为,“国际化”之所以能够成为民办教育的一个新的方向和潮流,并非空穴来风,也非完全是市场盲目跟风炒作,而是有着深厚的国情基础,这个基础一方面来自于中国学生特点和社会需求的脱节,另外一方面来自于民办学校在中国特殊生存环境,只要这两个方面没有大的变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国际化”仍然是民办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但专家同时提醒,“国际化”并不是解决民办教育的灵丹妙药,民校在发展国际化的时候还需谨慎行事。本版采写/本报记者张浩淼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暴雨考验北京交通
2003年审计报告
部分省市陈化粮调查
伊武装绑架菲律宾人质
第15届世界艾滋病大会
日本调查东海资源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美洲杯激战 亚洲杯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